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法治文化的认同:概念、意义、机理与路径

, PP. 40-50

Keywords: 法治文化,法治共识,法治文化认同机理,法治文化认同路径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法治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法治文化的一种“相互承认”,是民众对法治文化的“重叠共识”,是主体对法治文化中的正义观念、良好的社会秩序观念、公民作为人的观念、制度正义原则以及关于合作性美德的共识。法治文化认同是消解社会政治生活的合法性危机的文化前提,合法性危机就是一种直接的文化认同危机,民众对中国政治法律制度和国家政治权力(包括执政党权力)合法性的广泛认同,核心和关键是法治精神文化的认同。法治文化认同,有其内在的机理。利益的相互承认和共识是法治文化认同的基础和前提,竞争――克制――妥协――规则――契约,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法治文化认同的基本法则,主体之间的理性商谈或协商是法治文化认同的有效机制,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并使之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基础。法治文化的认同应该沿着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的路径而递进式展开,它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念到实践逐步发展的过程,它们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统一关系,而统一的基础乃是正在全面深入推进和发展着的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

References

[1]  刘斌.法治文化的理论构想[N].法制日报, 2007-04-15.
[2]  李林.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概念的几个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3]  徐显明.法治文化的核心是制度文化[N].法制日报, 2013-12-18.
[4]  [美]卡恩.法治,是一种完整的世界观 ――访耶鲁大学法学院卡恩教授[N].刘晗,王?初,译.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06-19.
[5]  龚廷泰.理念、制度与法治实践――一个文化的分析视角[J].北方法学,2013,(2).
[6]  韩立新.从“人伦的悲剧”到精神的诞生――黑格尔耶拿《精神哲学》草稿中从个人到社会的演进逻辑[J].哲学动态,2013,(11).
[7]  [美]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M].程志民,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8]  [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9]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10]  [法]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M].佟心平,王远飞,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11]  岳天明.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基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社会学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2]  [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M].沈宗灵,董世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3]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4]  [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C]//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胡海宝,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5]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6]  [美]弗里德曼.选择的共和国――法律、权威和文化[M].高鸿钧,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7]  张文显.全面推进法制改革,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法学解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1).
[18]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9]  吴邦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EB/OL]. (2011-03-11)[2012-06-17].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4115240.html.
[20]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2-12-04)[2014-04-0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04/c_113907206.htm.
[2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 (2012-11-20)[2014-04-04].http://news.china.com.cn/politics/2012-11/20/content_27165856.htm.
[22]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EB/OL]. (2013-11-15)[2014-04-0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94.htm.
[2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4]  [德]罗伯特?阿列克西.法、理性、商谈[M].朱光,雷磊,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25]  郑永流,主编.商谈的再思――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导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26]  [德]阿图尔?考夫曼,等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M].郑永流,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7]  [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博树,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78.
[28]  王文兵.文化自觉与社会秩序变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9]  刘作翔.法律文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0]  周世中.“文化立国”与法治文化建设[C]//徐显明,主编.科技、文化与法律――中国法理学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31]  胡云腾.法治精神之我见[N].法制日报, 2007-08-17.
[32]  龚廷泰.法院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追求司法的真善美[J].中国审判,2012,(1).
[33]  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4]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性危机[M].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