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法协商的概念、理论与类型
Keywords: 立法协商, 立法新常态, 协商民主, 社会共识, 意见表达, 立法前协商
Abstract:
立法协商机制的发展促进了立法新常态的形成,其有助于提升立法质量、强化政协职能。在中国的语境下,立法协商主要是指人民政协在立法事务的过程中发挥参政议政职能的活动,其优势在于既能够保证立法过程吸纳多方意见、谋取最大共识,也可以提高政治意见表达的合理性,并将意见共识有效地转化为法律的价值目标,确保民主立法与科学立法的有机统一。应当从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立法(前)协商、有权立法机关组织的立法协商、人民政协组织的立法协商三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立法协商机制,从而实现立法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References
[1] | 林忠武. 关于立法协商与依法治理的思考[J]. 政协天地,2005,(12).
|
[2] | 殷啸虎. 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目标与路径[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
[3] | 朱志昊. 人民政协法制化的理论基础与路径抉择――基于功能主义进路的考察[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4).
|
[4] | 宋方青. 地方立法中公众参与的困境与出路[J]. 法学,2009,(12).
|
[5] | 朱志昊. 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定位[J]. 广东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
[6] | 汪红,梅双.全国政协首次组织立法协商[N]. 法制晚报,2014-03-21(5).
|
[7] | [德]哈贝马斯. 包容他者[M]. 曹卫东,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
[8] | [德]哈贝马斯.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M].童世骏,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3.
|
[9] | [美]科恩. 论民主[M]. 聂崇信,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
[10] | John Rawls. Political Liberalism[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
|
[11] | 王锡锌,章永乐.专家、大众与知识的运用――行政规则制定过程的一个分析框架[J]. 中国社会科学,2003,(3).
|
[12] | 黄海蕾.人大立法前听政协意见北京首次尝试“立法协商”[N]. 京华时报,2005-04-29(7).
|
[13] | 张潇予.《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立法协商会在昆举行[N]. 云南日报,2014-11-04(5).
|
[14] | 刘松山. 国家立法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法学,2009,(1).
|
[15] | 胡筱秀. 人民政协制度功能变迁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