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犯罪构成理论走向的前提性追问①
Keywords: 犯罪构成理论,法律移植,法律观念
Abstract:
基于法律移植的基本原理反思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三次变迁,表明移植域外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可行的。建国后我国采用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在当时是历史的必然,而以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条件观之,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则凸显其对人权保障之不足,因此,目前主张通过法律移植改造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合理性。但是,法律移植并不是改造我国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唯一路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走向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直接移植引进三阶层体系取代四要件理论,一是重新阐释四要件理论以适应新的观念。
References
[1] | 陈兴良.刑法知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
[2] | 高铭暄.对主张以三阶层犯罪成立体系取代我国通行犯罪构成理论者的回应[A].赵秉志.刑法论丛(第19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
[3] |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
[4] | [美]格伦顿?戈登?奥萨魁.比较法律传统[M]. 米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
[5] | [法]勒内?罗迪埃.比较法导论[M].徐百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
[6] | [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一卷[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
[7] | 何秉松.犯罪构成系统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
[8] | 陈兴良.犯罪论体系:比较、阐述与讨论[A].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14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
[9] | 李洁.三大法系犯罪构成论体系性特征比较研究[A]. 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2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
[10] | 储槐植.美国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
[11] | 周光权.犯罪构成理论与价值评价的关系[J].环球法律评论,2003,(秋季号).
|
[12] | 李洁.论犯罪构成理论构建的价值前提与基本思路[A]. 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24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
[13] | 王勇.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缺陷析[J].当代法学,2009,(4).
|
[14] | 黄丁全.犯罪论体系的构成性考察[A]. 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13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