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高校信息化三级指标评价体系设计及测度研究
Keywords: 教育信息化,三级指标,评价体系,设计,权重测算
Abstract:
分析了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二级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与设计中的不足,结合高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的制约条件,对指标要素集合中的定性元素及重要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运用三层综合模糊评判方法对高校教育信息化要素的主成分特征及各从属层指标进行整理后导出第三级指标,并采用方根法和MATLAB数学软件对模型进行校度检验,设计出均衡的可降低评价过程中主观随意性、提高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信度与效度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框架模型,为提高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References
[1] | 何克抗. 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 中国电化教育,2006,27(8):5-11.
|
[2] | 蒲善荣. 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动态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51(1):36-40.
|
[3] | 张豪锋,田小勇.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教育信息化评价系统设计\[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8):50-53.
|
[4] | 韩靖,邓尚民,刘文云. 高校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建立与权重的计算研究\[J\]. 情报杂志,2007,26(1):133-135.
|
[5] | 瑞 R S, 邓普西 J V. 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M\]. 王为杰,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3-85.
|
[6] | 赫伯特·A·西蒙. 管理决策新科学\[M\]. 李桂流,杨俊澄,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99.
|
[7] | 李晓东.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60-70,115.
|
[8] | 马费成. 信息经济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58-60,83一87.
|
[9] | 蒋东兴.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R\]. 北京: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2009.
|
[10] | 聂规划,周辉. 基于模糊理论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及应用\[J\]. 中国水运,2007,5(5):129-130.
|
[11] | 刘文云. 日韩印三国信息化的发展对我国信息化战略的启示\[J\]. 情报科学,2007,25(5):790-794.
|
[12] | 保罗·萨米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经济学\[M\]. 18版. 肖琛,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93-197.
|
[13] | 斯塔科 A J. 创造能力教与学\[M\]. 刘晓琴,曾守锤,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4-84.
|
[14] | 宋玲. 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78-183,218-219.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