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239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Keywords: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凝血功能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观察肝硬化和重度肝硬化在未出血前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39例(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并选择42例健康人群作对照,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C)、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PT、APTT、FIB三项参数,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四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型肝炎组FIB下降水平最突出;PTA显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四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在未出血之前,PLT、PCT二指标已有明显下降(P<0.001),在肝硬化出血组,PLT、PCT与PTA同步下降,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37)。结论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都发生不同的变化,并且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有严重出血者出血前就存在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上的异常。

References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  梁扩寰.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6.
[3]  徐从高,李君曼,朱媛媛,等.抗凝和纤溶功能变化在各类肝病中临床意义的研究[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35(2):140.
[4]  焦运,李玉芳,刘娅.病毒性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2 004,26(2):106-10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