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华西医学  2013 

两期不同主动脉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显示价值的对比研究

DOI: 10.7507/1002-0179.20130382, PP. 1225-1228

Keywords: 主动脉夹层,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延时扫描,真假腔,血栓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 对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AD)时应用智能追踪触发CTA扫描和延时扫描两期不同扫描方式所得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主动脉CTA对诊断AD的临床价值和几个技术要点。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5月对28例疑似AD患者均采用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到耻骨联合上缘水平CT平扫后,再行扫描范围相同的智能追踪触发CTA扫描和延时扫描两期不同的扫描,对两期不同扫描方式所得的影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智能追踪触发CTA扫描进行后处理所得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延时扫描,两期不同扫描对于内膜瓣、破口位置及真腔的显示差别不明显,延时扫描对某些慢性AD患者的假腔及血栓的显示能力优于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所以延时扫描对假腔的显示是对智能追踪触发扫描的重要补充。结论 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和延时扫描可以取长补短,两者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

References

[1]  [ 1 ] 周泽俊, 高斌, 巢惠民, 等.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 6(1): 20-22.
[2]  [ 2 ] 朱平先, 王合金 .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早期诊断思路[J]. 中国脉硬化杂志, 2007, 15(7) : 512.
[3]  [ 3 ] 包颜明, 张龙江, 沈 进, 等.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 放射学实践, 2003, 18(2): 137-141.
[4]  [ 4 ] Araka wa H, KoHno T, Hiki T, et 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and CT venograph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essel enhancement[J]. AJR, 2007, 189(1): 156-161.
[5]  [ 5 ] 袁戴海, 单海荣, 张富生. 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 CT 肺动脉造影表现[J]. 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7): 1006-1008.
[6]  [ 6 ] 朱平先, 王合金 .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早期诊断思路[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7, 15 (7): 512.
[7]  [ 7 ] 高红, 徐文坚, 郝大鹏, 等.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显示能力[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 23(7): 1012-1015.
[8]  [ 8 ] Hayter RG, Jrhea JT, Small A, et al. Suspected aortic dissectionand other aortic disorders: multi-detector row CT in 373 cases in the emergency setting[J]. Radiology, 2006, 238(3): 841-852.
[9]  [ 9 ] 姜保东, 冯晓源, 柳澄, 等. 颅颈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探讨[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 40: 970-973.
[10]   郭永梅,谢琦,江新青.全程CTA扫描方法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J]. 中国CT和MR杂志, 2009, 7(2): 64-66.
[11]   Blount KJ, Hagspiel KD. Aortic diameter, true lumen, and false lumen growth rates in chronic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J]. AJR Am J Radiol, 2009, 192(5): 222-229.
[12]   赵志青, 景在平, 包俊敏, 等. MRA 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的测评价值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2, 18(9): 864-86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