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DOI: 10.7507/1002-0179.20150482, PP. 1692-1694
Keywords: 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凝血,指标
Abstract:
目的?了解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输血量≥1500mL的65例创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输血量<1500mL的65例创伤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输血前与输血后第1、3、7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输血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T、APTT、TT、FIB及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输血后第1、3、7天对照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天,观察组与输血前和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升高,FIB及PLT明显下降(P<0.05);输血后第3天,观察组与输血前、输血后第1天及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降低,FIB、PLT明显升高(P<0.05);输血后第7天,观察组与输血前及对照组PT、APTT、TT、FIB及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血后第1天、第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虽是救治创伤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可能会使患者凝血功能发生紊乱。因此需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补充血液成分,提高输血疗效。
References
[1] | 1 马丽, 张生锁, 潘宁玲. 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策略及新理念[J]. 医学综述, 2010, 16(22): 3463-3465.
|
[2] | 2 王同显, 马保凤.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研究进展[J]. 中国输血杂志, 2012, 25(7): 636-638.
|
[3] | 3 陈皎, 廖刃, 刘进. 输血并发症研究的新进展[J]. 华西医学, 2014, 29(6): 1182-1187.
|
[4] | 4 刘颖, 曹建明, 彭阿钦.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 河北医药, 2014, 36(6): 845-848.
|
[5] | 5 田维涛, 张碧霞, 张彤. 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四项及血小板检测结果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 2009, 12(2): 228-229.
|
[6] | 6 韩杰, 李春华. 大量输血患者及时输注血浆的重要性[J]. 四川医学, 2011, 32(7): 1044-1046.
|
[7] | 7 何静, 熊鸿雁, 陈方祥, 等. 4913例急性创伤住院患者输血的调查分析[J]. 重庆医学, 2006, 35(11): 984-986.
|
[8] | 8 吴小梅. 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4): 435-436.
|
[9] | 9 张蓉, 蒋学兵, 李文静, 等. 外科手术大量成分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附16例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 2012, 25(5): 58-60.
|
[10] | 10 郑香花, 余佳. 冷沉淀在患者大量输血后伴有凝血异常中的应 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9): 25-26.
|
[11] | 11 曾惠琼, 曾德理, 庞丽丽.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2(增刊1): 190-191.
|
[12] | 12 刘林, 陈方祥. 创伤病人输血输液研究进展[J]. 创伤外科杂志, 1999, 1(1): 54-56.
|
[13] | 13 黄璐, 袁秋影. 术中大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7, 25(2): 169-171.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