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地质 2015
东天山七角井-巴里坤地区辉绿岩脉年代学及岩石成因Keywords: 辉绿岩脉,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东天山 Abstract: 新疆东天山七角井-巴里坤一带石炭系中广泛发育辉绿岩脉, 具有相对较高的Al2O3和MgO, 低TiO2, 贫P2O5及K2O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稀土模式, Cs、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 微量元素配分曲线, 均一的SiO2含量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的不显著波动等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接近于软流圈地幔与岩石圈地幔界面温度的岩浆形成温度, 暗示岩浆来源于受流体/熔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较高的Mg#(0.64~0.67), 较低的Ce/Y(1.55~1.79)和Dy/Yb(1.97~2.02)以及La/Sm-La图解等表明其原始岩浆可能为石榴子石橄榄岩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分异演化程度较低;Zr、Hf、Y等稳定元素及判别图解指示岩石形成于板内环境;对辉绿岩中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 获得(314.7±1.5)Ma的形成年龄, 表明从晚石炭世开始, 博格达造山带已转变为伸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