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木荷地理遗传变异和优良种源初选

, PP. 718-724

Keywords: 木荷,种源试验,种源选择,地理变异,种源与环境互作,生物防火,速生用材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2005年底,对福建建瓯、浙江淳安和庆元的3年生37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研究了幼林生长和分枝性状的种源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地径、冠幅及侧枝总数、侧枝长和侧枝粗等分枝性状都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木荷地理种源分化明显。造林区立地生境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对木荷种源生长影响显著,如福建建瓯点3年生种源平均树高较北缘区浙江淳安点和高海拔山地浙江庆元点分别提高了24.1%和18.0%。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冠幅、侧枝总数等存在显著的种源×地点和种源×重复/地点互作,不同种源在各区试点上的生长相对表现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木荷生长和分枝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因区试点环境条件差异而迥异。在中心分布区的福建建瓯点,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与产地纬度相关性显著,呈典型的纬向地理变异模式,速生种源主要来源于分布区的中南部;在北缘区的浙江淳安点,种源高径生长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仅发现侧枝总数和树冠浓密度与产地纬度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速生种源主要来源于分布区的中部;而在较高海拔区的浙江庆元点,由于环境相对恶劣,木荷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偏北部种源的早期生长表现较好。基于种源幼林测定结果,分别从中心分布区和北缘区初选了一批速生用材和生物防火优良种源。

References

[1]  陈存及.南方林区生物防火的应用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4,14(2):146~151
[2]  阮传成,李振问,陈诚和,等.木荷生物工程的防火机理及应用研究[M].成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3]  陈存及,何宗明,陈东华,等.37种针阔树种抗火性能及其综合评价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5,31(2):135~143
[4]  李振问,阮传成,詹学齐,等.南方主要阔叶防火树种的栽培与利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5]  舒立福,田晓瑞,寇纪烈,等.广西大桂山区防火树种的选择研究[J].林业科学,1999,35(1):69~76
[6]  张萍,金国庆,周志春,等.木荷苗木性状的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2):192~198
[7]  张萍,周志春,金国庆,等.木荷种源鲜叶抑燃和助燃性化学组分的差异[J].林业科学研究,2005,17(1):80~83
[8]  张萍,周志春,金国庆,等.木荷种源遗传多样性和种源区初步划分[J].林业科学,2006,42(2):38~42
[9]  范辉华,陈柳英,吴兴德,等.木荷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种源变异[J].福建林业科技,2003(3):11~14
[10]  曾志光,肖复明,包国华,等.木荷地理种源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5,18(1):27~30
[11]  肖复明,曾志光,包国华,等.木荷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及遗传参数估算[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4):545~550
[12]  全国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马尾松种源变异及种源区划分的研究[J].亚热带林业科技,1987(2):81~89
[13]  叶志宏,施季森.杉木地理种源变异模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4(14):15~22
[14]  范辉华.闽北乡土阔叶树幼年生长与立地互作效应[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30~3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