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退化人工梭梭林的恢复技术研究
, PP. 151-157
Keywords: 人工梭梭林,恢复技术,机械沙障,滴灌,春灌,结皮,防风固沙
Abstract: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 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References
[1] | 郭泉水,谭德远,刘玉军,等.梭梭对干旱的适应及抗旱机理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6):796~803
|
[2] | 张奎壁,邹受益.治沙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11
|
[3] | 任海,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23
|
[4] | 黄丕振,刘志俊,崔望诚.梭梭集水造林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1985(6):23~25
|
[5] | 刘钰华,张纯,刘晋.梭梭的径流造林技术[J].新疆林业,1987 (5):23
|
[6] | Edwin D M.世界沙海的研究[M].赵兴梁译.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440~441
|
[7] | B J I 里昂节夫.卡拉库姆沙漠的梭梭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3~67
|
[8] | 刘瑛心.中国沙漠植物志.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42~343
|
[9] | 胡式之.中国西北地区的梭梭荒漠[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63,1(1~2):1~108
|
[10]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25卷,第二分册:被子植物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39~141
|
[11] | 刘瑛心.中国沙漠植物志.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43
|
[12] | 王玉梅.甘肃省的梭梭荒漠林[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3年专辑(我国西部荒漠化生态环境及其治理论文集):111~113
|
[13] | 马海波,马徽东,张金宝,等.我国梭梭草地资源分布与利用现状[J].内蒙古草业,2001(2):29~31
|
[14] | 谭德远,郭泉水,王春玲,等.寄生植物肉苁蓉对寄主梭梭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4):472~478
|
[15] | 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甘肃沙漠与治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4:44~64,80~83
|
[16] | 贾志清,卢琦,郭宝贵,等.沙生植物--梭梭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1):125~132
|
[17] | 丁声怀,王继和.民勤地区梭梭固沙林衰亡原因的初步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1985(3):56~59
|
[18] | 刘家琼.对甘肃民勤人工梭梭林死亡原因的几点意见[J].中国沙漠,1982,2(2):44~46
|
[19] | 李爱德,赵明,王耀林,等.民勤地区不同林龄梭梭林地水分平衡研究[A].见:王继和.甘肃治沙理论与实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78~83
|
[20] | 王继和,马全林.民勤绿洲人工梭梭林退化现状、特征与恢复对策[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2):2107~2112
|
[21] | 黄丕振.人工恢复梭梭林途径初探[J].新疆林业科技,1986(4):17~23
|
[22] | 刘钰华,刘光宗.北疆荒漠梭梭林恢复和发展途径的探讨[J].新疆林业科技,1985(2):7~15
|
[23] | 常金保,方天纵.梭梭林人工更新技术优化研究[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5(2):128~140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