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山东石灰岩山地植被结构与演变

, PP. 826-834

Keywords: 石灰岩山地,植被演变,群落结构,优势度,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 对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和博山区两处代表性的石灰岩山地植被于2001年和2005年进行2次调查, 从群落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等方面对山东石灰岩山地植被的现状进行了生态学分析, 并将2001年作为有人为干扰情况下的植被现状, 人工封育5 a后的2005 年作为经过人工封育的自然恢复现状, 对石灰岩山地植被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石灰岩山地植被的现状相对较差, 群落的层次性不明显, 灌草层的优势种为黄荆和结缕草, 经过人工封育, 灌草层的优势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两地的植被还处于演变过程中, 但没有达到演替的程度, 沂源样地的情况和演变程度均要强于博山; 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不一致, 经过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可以得出两地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都有所上升; 物种优势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三者之间2001年相关关系不显著, 但2005年相关关系显著, 并且有从无直线相关到有直线相关, 从直线相关到对数相关的变化趋势。

References

[1]  陈志敏,张德全,王爱东,等.浅谈山东省石灰岩山地的封山育林问题[J].山东林业科技,2005(3):88~89
[2]  张金坤,贾美玲,梁之生,等.石灰岩山地侧柏造林技术总结[J].山东林业科技,2004(6):54
[3]  王月海,房用,孟振农,等.山东省石灰岩山地植被资源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4(6);21~23
[4]  张建辉.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壤特性与植被恢复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02
[5]  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92~195
[6]  胡正华,于明坚,丁炳扬,等.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生态环境,2003,12(4):436~439
[7]  黄金桃,林照授,田有圳,等.凹叶厚朴成熟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02,3(3):246~251
[8]  庄树宏,王克明,陈礼学.昆嵛山老杨坟阳坡与阴坡半天然植被植物群落生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23(3):238~249
[9]  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等.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J].草业学报,2006,15(1):29~35
[10]  张远彬,王开运,胡庭兴,等.扁刺栲-华木荷群系次生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5):465~470
[11]  刘艳红,赵惠勋.干扰与物种多样性维持理论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4):101~105
[12]  王方芳,傅松玲,黄成林.皖南歙县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3(1):113~116
[13]  崔建武,刘文耀,李玉辉,等.云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山地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研究[J].广西植物,2005,25(6):517~525
[14]  王晋,周仕顺,陶志章,等.云南思茅翠云石灰岩山地区森林植物区系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18(4):327~331
[15]  王大等,钱桂芝.徐州地区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0,14(1):55
[16]  王方芳,傅松玲.石灰岩山地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6):110~11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