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中国竹类病害记述及其病原物分类地位(下)
, PP. 45-52
Keywords: 中国竹类病害 ,病原物 ,分类地位
Abstract:
从1975至2006年的有关科技资料中,汇总到中国1竹亚科10属148竹种上的病原物208种,其中真菌183种、细菌1种、难培养原核生物2种、病毒1种、线虫3种、螨类18种。分别列出了病害名称、竹种、病原物和分布省份。根据最新分类系统确定了各类病原物(分别真菌、细菌、病毒、线虫、螨类)的分类地位,它们隶属于5纲、22目、2总科、47科、112属。这对了解竹林生态系统组成、生物多样性、防控外来有害生物以及竹病检疫和防治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References
[1] 谢焕儒.台湾木本植物病害调查报告(八)[J].中华林学季刊,1984,17(3):61~7
[2] 谢焕儒.台湾木本植物病害调查报告(11)[J].中华林学季刊,1986,19(1):103~114
[3] 谢焕儒.台湾木本植物病害调查报告(13)[J].中华林学季刊,1987,20(1):65~75
[4] 朱熙樵,王新荣.竹叶枯型丛枝病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95,14(2):68~77
[5] 陈鸿逵,王拱辰,陈继团,等.竹类镰刀菌及束梗镰孢与刚竹紫斑病的关系[J].竹子研究汇刊,1989 (4):58~64
[6] 丁正民.竹类丛枝病与类菌原体[J].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4 (2):1~6
[7] 黄天章,郭文硕,黄奕冲.黑痣菌属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2,12(4):371~375
[8] 林雪坚,吴广金,徐静辉.水竹丛枝病的研究I.症状和病原[J].中南林学院学报,1987,7(2):132~136
[9] 王华清,陈岭伟,李馥纯,等.广东省毛竹丛枝病研究初报[J].森林病虫通讯,1999(3):22~26
[10] 张素轩,章卫民,曹越,等.毛竹基腐病病原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9(1):1~5
[11] 张素轩.毛竹枯梢病菌系喙球菌属(Ceratosphaeria)一新种[J].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2(1):154~157
[12] 朱熙樵,黄焕华.竹丛枝病的研究I.症状、病菌分离和接种试验[J].林业科学,1988,24(4):483~487
[13] 朱熙樵,张九能,陈建华.竹秆锈病研究Ⅱ.病原发生规律的探讨[J].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3(4):39~45
[14] Dai Yu-cheng.Serpula (A Phyllophorales,Basidomycota) in China[J].Mycosystema,2004,23(1):7~10
[15] Lin N S,Chen C C.Association of bamboo mosaic virus (BoMV) and BoMV-specific electron-dense crystalline bodies with chloroplasts[J].Phytopathology,1991,81:1551~1555
[16] Zhou De-quan,Kevin D.Hyde,Wu Xing-liang.New records of Ellisembia,Penzigomyces,Sporidesmium and Repetophragma species of bamboo from China[J].Acta Botanica Yunnanica,2001,23(1):45~51
[17] Zhuang Jian-yun,Wei Shu-xia.Materials for study on rust fungi of eastern rimland of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Ⅵ.Two new species of Puccinia[J].Mycosystema,1999,18(2):117~120
[18] 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19] 邓叔群.中国的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20] 毕志树,郑国扬,李泰辉.广东大型真菌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
[21] 曹支敏,李振歧.秦岭锈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2] 单成明,樊厚德,杨赵武,等.莫干山森林植物病害调查初报[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2,9(4):471~480
[23] 龚祖埙,陈作义,沈菊英.中国植物类菌原体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4] 赵继鼎.中国真菌志(第三卷) 多孔菌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5] 庄剑云.中国真菌志(第十九卷) 锈菌目(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6] 庄剑云.中国真菌志(第二十五卷) 锈菌目(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7] 徐天森,王浩杰.中国竹子主要害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8] 朱石麟,马乃训,傅懋毅.中国竹类植物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9] 袁嗣令.中国乔、灌木病害[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0] 任玮.云南森林病害[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3
[31] 吴文平.几种产具纤毛分生孢子的腔孢菌(Coelomycetes)[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1(2):62~67
[32] 夏黎明,张素轩,黄建河.毛竹基腐病(Arthrinium phaeospermum)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9(2):23~28
[33] 谢卿楣,林清洪,林毓银.麻竹枯萎病的研究Ⅰ.病原鉴定、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探讨[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7,7(4):15~20
[34] 俞彩珠,陈继团.刚竹紫斑病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0,(2):4~7
[35] 詹祖仁,张文勤.福建省首次发现竹独足座菌大面积危害毛竹[J].森林病虫通讯,1997(4):9
[36] 张景宁.竹疯病原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84(3):18~19
[37] 郭英兰,刘锡?.中国真菌志(第二十卷) 菌绒孢属钉孢属色链隔孢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8] 胡炎兴.中国真菌志(第四卷) 小煤炱目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9] 胡炎兴.中国真菌志(第十一卷) 小煤炱目Ⅱ[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0] 李桂林.山东林木病害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1] 刘锡?,郭英兰.中国短胖孢菌[J].真菌学报,1982,1(2):88~102
[42] 刘锡?,郭英兰.中国真菌志(第九卷) 假尾孢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3] 邱并生,李横虹,史春霖,等.从我国20种感病植物中扩增植原体16SrDNA片段及其RFLP分析[J].林业科学,1998,34(6):67~73
[44] 邵力平,沈端祥,张素轩,等.真菌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45] 王云章,庄剑云.中国真菌志(第十卷) 锈菌目(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6] 徐同,曹若彬.浙江省凤阳山真菌名录初报[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5,2(1):53~58
[47] 徐同,葛起新.杭州附近园林树木真菌病害[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5,2(1):45~52
[48] 张成良,胡伟贞,张作芳,等.中国植物病毒种类[J].植物检疫,1984(1):13~28
[49] 张东柱,谢换儒,张瑞璋,等.台湾常见树木病害[M].台湾省林业试验所出版,1999.
[50] 张立钦,王雪根.中国竹类真菌资源[J].竹子研究汇刊,1999,18(3):66~72
[51] 张天宇.中国真菌志(第十六卷) 链格孢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2] 张中义.观赏植物真菌病害[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3] Hawksworth D L,Kirk P M,Sutton B C,et al.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Eighth Edition)[M].UK,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5
[54] 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三册)[M].螨目叶螨总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55] 匡海源.农螨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