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云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

, PP. 510-515

Keywords: 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气候指标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广泛收集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研究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 ira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和徐文铎湿度指数,Penman可能蒸散、干燥度,Thornthwaite可能蒸散和水分指数,Holdridg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生物温度和可能蒸散率,以及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等单一气象因子,研究了云南红豆杉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讨论了云南红豆杉垂直分布的上限、下限以及北界热量指标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按作用大小的排序是:低温条件>湿度因子>高温条件>光照因子。

References

[1]  孙凡,钟章成,李旭光. 四川大头茶地理分布与环境水热状况的关系[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8,6(4):315~322
[2]  吴征镒,王荷生. 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9~13
[3]  Schiff P B,Fant J,Horw S B. Prom of Microtubule Assembly in Vitro by Taxol[J]. Nature,1979,277(22):665~667
[4]  吴彦,刘庆,胡科,等. 我国红豆杉资源现状和紫杉醇产业化对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11(6):515~520
[5]  陈振峰,张文成,冠玉峰. 我国红豆杉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 世界科学技术, 2002,4(1):106~109
[6]  方精云,唐艳鸿,林俊达,等. 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海德堡:施普林格出版社, 2002:158~176
[7]  徐德应,郭泉水,阎洪,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影响研究[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35~74
[8]  孟猛,倪健,张治国. 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J]. 植物生态学报, 2004,28(6):853~861
[9]  北京气象中心资料室. 中国地面气候资料[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84
[10]  Kira T. On the Altitudinal Arrangement of Climatic Zone in Japan[J]. Kanti-Nougaku, 1984,2:143~147
[11]  徐文铎. 吉良的热量指数及其在中国植被中的应用[J]. 生态学杂志,1985(3):35~39
[12]  Penman H L. Estimating Evaporation[J]. Transaction Amer Geophys Union, 1956, 37:57~94
[13]  Thornthwaite C W. An approach towards a r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climate[J]. Geograph Rev,1948, 38:57~94
[14]  Holdridge L R. Life Zone Ecology[M]. Costa Rica: Tropical Science Center, 1967
[15]  张新时. 植物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一)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9,13(1):1~9
[16]  张新时. 植物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二)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9,13(2):197~207
[17]  张新时,杨奠安,倪文革. 植物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 (三)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3,17(2):97~109
[18]  洪必恭,安树青. 中国水青冈属植物地理分布初探[J]. 植物学报, 1993,35(3):229~23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