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我国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的病理学研究
, PP. 214-221
Keywords: 杨树 ,溃疡病菌 ,互作 ,病理学
Abstract: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的生物灾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植物组织病理学、生理病理学和病理化学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我国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该病害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作了展望。
References
[1] 董金皋 韩建民.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活性氧代谢及其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5):427-431,.
[2] 朱玮 胡景江.杨树与溃疡病菌相互作用的生理病理化学研究――Ⅰ溃疡病菌代谢产物…[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3):1-6,.
[3] Millholland R D. Histopothology and pathogenicity of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on blueberry stem [J]. Phytopathology, 1972, 62 (6) : 654~660.
[4] Biggs A R,Britton K O. Presymptom histopathology of peach trees inoculated with Botryosphaeria obtuse and B.dothidea.[J] Phytopathology, 1988, 78 (8): 1109~1118.
[5] 戴玉成 曾大鹏 刘春静.杨树栽植初期体内水分含量变化与大斑型溃疡病关系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1,4(6):692~695.
[6] 阳传和.杨树溃疡病接种方法比较[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5,7(2):76~81.
[7] 赵仕光 王颖.杨树溃疡病测报技术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3):45-51,.
[8] 向玉英 魏舜明.杨树溃疡病与树皮酚化物关系的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1993,(1):5-7,.
[9] 曹支敏 周芳.杨树溃疡病流行规律与测报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1991,(3):5-9,.
[10] 朱玮 景耀.杨树树皮中化学成分与溃疡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II) 酚类与溃疡病的关系[J].西北林学院学报,1989,4(2):45-52.
[11] 朱玮 景耀.杨树树皮中化学成分与溃疡病关系的研究,(III) 几种化学成份的季节变异及于溃疡病的关系[J].陕西林业科技,1990,3:33-35.
[12] 刘会香 朱玮.杨树溃疡病菌三菌系及诱导物对寄主两种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3):29-34,.
[13] Ye X S, Jarlfors U, Tuzun S,et al. Biochemical change in cell walls and cellular responses of tobacco leaves related to systemic resistance to blue mold (Peronospora tobacina) induced by tobacco mosaic virus [J]. Can. J. Bot. , 1992, 70: 49~54.
[14] Deveroll BJ.植物与寄生物关系的生化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15] 胡景江 刘志龙 文建雷.溃疡病菌低聚糖激发子诱导杨树细胞抗病机制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31(4):145-148,.
[16] Chen Z, Silve H,Klessig D F. 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induction of plant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by salicylic acid[J]. Science , 1993, 262: 1883~1886.
[17] Peng M,Kuc J v. 1992.Feroxidase-generated hydrogen peroxideas as source of antifungal activity in vitro and on tobacco leaf disk [J]. Phytopathology, 82: 696~699.
[18] 余潮 朱友林.植物抗病过程中的活性氧代谢(二)植物抗病过程中活性氧的作用 …[J].江西植保,2000,23(3):94-96,F003,93.
[19] 沈瑞祥.5406细胞分裂素混合剂对杨树溃疡病抑制作用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8,18(4):251~253.
[20] 杜建玲 项蔚华.诱导杨树抗溃疡病机理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5,8(1):78-81,.
[21] 杜建玲 沈瑞祥.4种诱导剂诱导杨树抗溃疡病效果的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4,9(4):327-331,.
[22] 梁军 张颖 贾秀贞 吕全 张星耀.外生菌根菌对杨树生长及抗逆性指标的效应[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4):39-43,.
[23] 张淑珍.植物病原菌毒素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2):42-43,.
[24] 曾大鹏.我国杨树病害的研究现状与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02,21(1):20-26,.
[25] 白志英 王冬梅 党磊.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增刊):38~41.
[26] 刘胜毅 许泽永 何礼远.植物与病原菌互作和抗病性的分子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1999,32(增刊):94~102.
[27] 蓝海燕 陈正华.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的形态变化及其生理,生化机制和基因调控[J].植物学通报,1999,16(4):345-351,.
[28] 李雄彪 杨中汉.伸展蛋白的结构,功能,交联和生物合成[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3):7-13,.
[29] 胡景江 文建雷.杨树体内苯丙烷代谢与其对溃疡病抗性的关系[J].植物病理学报,1992,22(2):185-188,.
[30] 王江柱 董金皋.寄主选择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致病机制研究现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3):101-106,.
[31] 向玉英 花晓梅 等.杨树溃疡病的发生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1,11(4):27-33.
[32] 赵仕光 朱玮.杨树溃疡病菌毒素对杨树树皮愈伤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1998,11(3):253-259,.
[33] 赵仕光 景耀.用愈伤组织测定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J].森林病虫通讯,1993,(4):1-4,.
[34] 赵仕光 景耀.杨树树皮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溃疡病的关系[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8(3):13-17,.
[35] 景耀 王建军.杨树溃疡病潜伏侵染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1,27(2):173-178,.
[36] 曾大鹏 孙福在.杨树上的冰核细菌及其在引起杨树冻害和诱发真菌溃疡病过程中的作用[J].林业科学,1999,35(3):53-57,.
[37] 余迪求 岑川.植物系统获得的抗病性和信号传导[J].A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英文版),1999,41(2):115-124,.
[38] 阳传和 杨旺.树皮内酚类物质的含量及苯丙氨酸解酶的活性与杨树抗溃疡病的关系[J].林业科学,1989,25(4):311-316,.
[39] 胡景江 朱玮.溃疡菌对杨树细胞壁中HRGP和木质素的诱导作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3):14-17,.
[40] 唐明 商鸿生.VA菌根真菌提高杨树抗溃疡病机制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0,36(2):87-92,.
[41] 景耀 朱玮.杨树树皮中化学成分与溃疡病关系的初步研究:Ⅰ常量营养元素与溃疡病的关系[J].林业科学,1989,25(4):304-310,.
[42] 朱玮 胡景江.杨树与溃疡病菌相互作用的生理病理化学研究――Ⅱ溃疡病菌毒素粗…[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3):7-13,.
[43] 赵仕光 景耀.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研究――Ⅰ树龄及形态特征与抗病性[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3):35-40,.
[44] 胡景江 朱玮.溃疡病菌对杨树几丁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诱导作用[J].植物病理学报,1997,27(2):181-185,.
[45] 陈原 杨旺.北京杨溃疡病抗病性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2):51-57,.
[46] 刘爱新 梁元存.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9(3):410-414,.
[47] 曹支敏 周芳.杨树溃疡病流行与土壤条件关系[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6(2):55-61,.
[48] 蓝海燕 陈正华.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的分子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2000,20(4):16-22,.
[49] 于穗敏.植物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J].植物学通报,1998,15(6):30-37,.
[50] 胡锦江 景耀.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与杨树溃疡病抗性的关系[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0,5(1):46-51,.
[51] 罗敏 朱友林.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与功能[J].遗传,2000,22(6):429-433,.
[52] 胡景江 朱玮.杨树细菌壁HRGP和木质素的诱导积累与其对溃疡病抗性的关系[J].植物病理学报,1999,29(2):151-156,.
[53] 钟兆康 高雅.不同杨树品种对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的抗病性测定简报[J].林业科技通讯,1981,(1):25-26.
[54] 董合忠 李维江.植物诱导抗病性及其利用[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1,18(4):268-273,.
[55] 陈辉 刘贤德.外生菌根真菌对杨树抗溃疡病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1996,26(4):370-370,.
[56] 刘国振 朱立煌.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PCD)[J].科学通报,1997,42(11):1129-1134,.
[57] 杜建玲 刘红霞.杨树不同种(品种)间抗溃疡病差异的比较[J].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55-60,.
[58] 丁秀英 张军 等.水杨酸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J].植物学通报,2001,18(2):163-168,.
[59] 张晓燕.水杨酸诱导植物抗病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0,15(3):288-291,.
[60] 张星耀 骆有庆.中国森林重大生物灾害[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61] 苏晓华 张冰玉 黄秦军 黄烈健 张香华.我国林木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关键领域[J].林业科学,2003,39(5):111-118,.
[62] 赵仕光 朱玮.溃疡病菌在杨树树皮组织中的扩展和地寄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2):118-126,.
[63] Brown E A, Hendrix F F. Pathogenicity and histopathology of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on apple stems[J]. Phytopathology, 1981, 71(4): 375~379.
[64] Millholland R D. Histology of Botryosphaeria canker of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high bush blueberries [J]. Phytopathology, 1970, 60 (7) : 70~74.
[65] Bier J E. The relation of some bark factors to canker-susceptibility [J]. Phytopathology 1964,54: 250~25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