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油茶无性系新梢生长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 PP. 405-410

Keywords: 油茶,产量,无性系,光合特性,新梢生长期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油茶无性系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普通品种为试材,采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新梢生长期对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日变化规律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两种类型,高产品种与中产品种为单峰型,普通品种为双峰型,普通品种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3个品种上、下部叶片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8.404 - 10.879 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305 - 318 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24 - 53 μmol?m-2?s-1之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高产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为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气孔导度是影响中产品种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普通品种净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References

[1]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  陈永忠,杨小胡,彭邵锋,等.我国油茶良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4):1-4
[3]  陈永忠,王德斌,彭邵锋,等.油茶"XL"系列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的选育[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5):17-20
[4]  陈永忠,王德斌,彭邵锋,等.油茶优良杂交组合选育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81-89
[5]  陈永忠,彭邵锋,王湘南,等.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5):650-655
[6]  陈永忠,王湘南,彭邵锋,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1):25-29
[7]  王湘南,陈永忠,彭邵锋,等.5个油茶良种[J].林业科学,2008,44(4):173-174
[8]  陈永忠,肖志红,彭邵锋,等.油茶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含量变化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1):9-14
[9]  奚如春,邓小梅,龚 春,等.高亚油酸含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1):158-164
[10]  庄瑞林,黄爱珠,董汝湘,等.油茶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5(11):619-627
[11]  何 方,何 柏.油茶栽培分布与立地分类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2,32(5):64-72
[12]  唐光旭,唐仕斌,李 勇.油茶林地土壤的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2(1):20-24
[13]  李克瑞.山茶属27种植物油脂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84,4(2):101-108
[14]  李六林,季 兰.杂种榛子不同方位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J].林业科学,2006,42(12):47-53
[15]  刘宇锋,萧浪涛,童建华,等.非直线双曲线模型在光合光响应曲线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农业基础科学,2005,21(8):76-79
[16]  潘瑞炽,董愚得.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6-112
[17]  黄义松,牛德奎,赵中华,等. 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作用及生理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2):51-53
[18]  张国良,安连荣,代焕琴,等.柿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3):51-53
[19]  李国泰.8种园林树种光合作用特征与水分利用效率比较[J].林业科学研究,2002,15(3):291-296
[20]  胡新生,王世绩.树木水分胁迫生理与耐旱性研究进展及展望[J].林业科学,1998,34(2):77-89
[21]  姜卫兵,俞开锦,高光林,等.梨不同砧穗组合光合特性[J].园艺学报,2002,29(6):569-570
[22]  赵宗方,凌裕平,吴建华,等.梨树的光合特性[J].果树科学,1993,10(3):154-15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