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黔中地区一、二代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生物活性研究

, PP. 247-251

Keywords: 马尾松,微生物,生化活性,酶活性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References

[1]  蔡 琼,丁贵杰.黔中地区连栽马尾松林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3):131-133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
[3]  许光辉,郑洪元.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4]  Vance E D. Soil Biol[J]. Biochem, 1987,19(6):703-707
[5]  张于光,张小全,肖 烨.米亚罗林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2029-2033
[6]  张志伟.不同林龄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研究 [D].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9
[7]  孙 建,刘 苗,李立军,等.免耕与留茬对土壤微生物量C、N及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5508-5515
[8]  王 会,孟凡乔,诸葛玉平,等.有机和常规生产施肥方式对棕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2):180-191
[9]  杨玉盛,邱仁辉,俞新妥.杉木连栽土壤微生物及生化特性的研究[J].生物多样性,1999,7(1):1-7
[10]  崔鸿侠,唐万鹏,胡兴宜,等.杨树人工林连栽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2009(159):7-10
[11]  何佩云,丁贵杰,谌红辉.第1、2 代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多样性比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32(2):70-80
[12]  何佩云,丁贵杰,谌红辉. 1、2 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特性比较[J].辽宁林业科技,2012(1):4-8
[13]  林开敏,俞新妥.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与可持续经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 (4):39-42
[14]  盛炜彤.我国人工林地力衰退及防治对策[M]//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5]  黄玉梅.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及其成因评述[J].西部林业科学,2004,33 (4):21-26
[16]  杨承栋,张小泉,焦如珍,等.杉木连栽地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对杉木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1996,32(2):175-181
[17]  田大伦,沈 燕,康文星,等.连栽第1和第2代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比较[J].生态学报,2011,31(17):5025-5032
[18]  杨玉盛,俞新妥,邱仁辉,等.不同栽杉代数根际土壤肥力及生物学特性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5(3):254-258
[19]  叶绍明,温远光,杨 梅,等.连栽桉树人工林生产力和植物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0,30(7): 1458-1467
[20]  丁贵杰,周志春,王章荣,等.马尾松纸浆用材树种培育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1]  沈 凌,丁贵杰. 1、2代马尾松林土壤浸提液对马尾松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5):59-62
[22]  赵汝东,樊剑波,何园球,等.林分密度对马尾松林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2012,44(2):297-301
[23]  谌红辉,丁贵杰,温恒辉,等.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4):470-475
[24]  何佩云,丁贵杰,谌红辉.连栽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3):357-362
[25]  温佐吾.不同密度2代连栽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水平比较[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1):22-2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