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三峡库区云阳县三种类型马尾松林微生物区系及优势种群分析Ⅱ.林地空气、叶面和树皮表面
, PP. 762-769
Keywords: 微生物 ,马尾松林 ,区系分析 ,优势种群
Abstract:
为探讨马尾松不同类型林地地上部微生物区系及优势种群及其季节性变化,对三峡库区云阳县马尾松近熟龄天然林、中龄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地空气、叶面和树皮表面等地上部的可培养细菌和真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叶面和树皮表面的真菌、细菌两大类微生物数量四季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夏季和秋季的数量多于冬季和春季,中龄天然林的两大类微生物数量最大且四季变化亦最大;优势种群的种类和数量随季节和林地类型不同而有所变化。人工林空气中可培养真菌种类秋、冬、春、夏分别有4、3、4、3种,近熟龄天然林和中龄天然林四季中均为3种;优势种群多
References
[1] 程东升.森林微生物生态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300-329
[2] 金 静,王远路,刘建平,等. 三种杨树树皮真菌群落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2004,17(4):490 - 49
[3] 徐美琴,陈 萍,李 玉,等. 湿室培养针叶树皮生黏菌的初步研究[J].菌物研究,2006,4(1):14-19
[4] 郭文硕,陈文相.叶围微生物研究综述[J].福建林业科技,2003(3):47-52
[5] 徐梅卿,何平勋.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
[6] 姜广正,郑是琳,李荣禧,等. 中国叶围煤污菌初探[J].微生物学报,1990,30(3):201-209
[7] 潘学仁,黄永清,刘传照.枫桦红松林凋落物分解真菌生态群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1(1):75-82
[8] 黄永清,邵力平,马俊莹.树栖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红松芽、叶及短枝栖真菌群落组成分析[J].菌物系统, 1997,16(3):182-188
[9] 牟新涛,李 永,李强军,等. 三峡库区云阳县三种类型马尾松林微生物区系分析 I. 林地土壤细菌、芽孢杆菌和真菌[J]. 林业科学研究,2010,23(4):560-566
[10] 张玉玲,黄 琼,汪安云,等.白肋烟晾制期间烟叶中细菌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烟草学报,2007, 13(1):37-40
[11] 罗 兰,袁忠林,陈 茎.小麦全蚀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J].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6,23(3):205-207
[12] 东秀珠, 蔡妙英. 常用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3-398
[13] 布坎南 R E,吉本斯 N E.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 [M].第八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14] 魏景超. 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15] Gardes M, Bruns T D. ITS primer with enhanced specificity for basidiomycetes: Applica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mycorrhizae and rusts[J].Mol Ecol,1993:113-118
[16] 张志华,洪 葵.核酸序列直接分析在真菌鉴定方面的应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2(2):39-42
[17] 刘春来,文景芝, 杨明秀,等. rDNA-ITS 在植物病原真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1):101-106
[18] 李春义,马履一,徐 昕.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6):27-31
[19] 焦如珍,杨承栋,屠星南,等.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373-379
[20] 盛炜彤,杨承栋,范少辉.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 (4):377-38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