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关于先行调解若干问题的思考

Keywords: 先行调解,非讼性,司法关联性,效力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2012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正内容中,新增的先行调解规定引发了理论界一致关注,支持与反对意见皆有之。与诉讼中的法院调解及以往所存在的诉讼外调解方式相比,先行调解体现出非讼性、自愿性和司法关联性特点。这一立法内容的增加适应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需要,同时也为人民法院的既有做法提供了法律支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在明确先行调解的具体适用案件范围、避免先行调解制度的恶意适用、先行调解主持人员的确定、先行调解达成协议效力的及时认定、先行调解的程序内容等方面及时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

References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2]  宋朝武. 对民诉法修正案中调解制度的若干理解[J]. 中国审判新闻月刊,2012(6):2729.
[3]  谭秋桂. 书民事诉讼法修改评析[J]. 中国司法,2012(11):4449.
[4]  韩波. 人民调解:后诉讼时代的回归[J]. 法学,2002(12):4548.
[5]  于齐. 我国法院诉前调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J].科技信息,2010(15):822.
[6]  田平安,吕辉. “调解优先”质疑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60.
[7]  李浩. 民事诉讼法学[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7.
[8]  徐卉. 先行调解的规范与适用[N]. 人民法院报,2012-10-17(7).
[9]  江伟. 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