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304.
|
[2] |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59.
|
[3] |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
[4]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5] | 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493.
|
[6]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3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
[7]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2.
|
[8]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9]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10] |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
[11] |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12] | \[12\]列宁.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60.
|
[13] | \[13\]刘克明.苏联共产党与苏联知识分子\[J\].东欧中亚研究,2002(5):111.
|
[14] | \[1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15] | \[1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16] | \[1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8.
|
[17] |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
[18] |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2.
|
[19] | 汤因比.历史研究(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0.
|
[20] | \[20\]景中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0.
|
[21] | \[2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7:1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