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批判理论的思想谱系及逻辑形态
Keywords: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思想谱系,逻辑形态
Abstract:
1968年文化革命的退潮是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批判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为日常生活批判的深化和拓展,空间生产批判理论是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后现代艺术理论和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等多种合力影响的结果。全球化的空间生产及其引起的问题要求学者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列斐伏尔把空间作为社会批判的切入点,并将理论焦点由日常生活领域转向空间生产领域,由此形成了艺术革命理论。
References
[1] | 路易·阿尔都塞. 保卫马克思\[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48.
|
[2] | CASTELLS.The urban question:a marxist approach[M].London:Edward Arnold Ud,1977:8.
|
[3] | 本海默尔. 日常生活与文化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218.
|
[4] | 汪民安. 生产(第3辑)\[C\]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12.
|
[5] | 爱德华·苏贾. 后现代地理学\[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76.
|
[6] | 爱德华·苏贾.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0.
|
[7] | 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space\[M\]. Oxford UK: Black-well Ltd, 1991.
|
[8] | 刘怀玉. 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M\] .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153.
|
[9] | 马丁·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M\] .北京: 三联书店, 2006:420.
|
[10] | \[10\]包亚明.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
[11] | \[11\]GOTTDIENCE M.Marx for our time: henri lefebvre and the production of space[J]. Sociological Theory,1993 (3): 130-139.
|
[12] | \[12\]亨利·勒菲伏.空间与政治(第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6.
|
[13] | \[13\]LEFEBVRE H,REQUILIER,CATHERINE. La revolution n′est plusce qu′elle etait[M].Paris: Editions Libres-Hallier,1978:200.
|
[14] | 孙全胜.城市空间生产:性质、逻辑及意义\[J\].城市发展研究,2014(5):39-48.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