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带与金矿成矿研究进展
, PP. 1-6
Keywords: 剪切带,金矿成矿,构造变形,研究进展
Abstract:
剪切带是发育在地壳内部的一条线性高应变带,20多年来,与之有关的金矿成矿的研究成果颇丰,我们从剪切带与金的时间、空间、元素迁移富集、矿化蚀变类型、成矿动力学等五个方面概略介绍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引起业内同行对剪切带与金矿关系研究的重视。
References
[1] | R.w.博伊尔著(马万均,王立文,罗永国等译).金的地球化学及金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
[2] | 李德威.含金剪切带的类型划分及成矿机理.矿床地质,1993,12(2):148—155.
|
[3] | 何绍勋,段嘉瑞,刘继顺,等.韧性剪切带与成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
[4] | 翟裕生,张湖,宋鸿林,等.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
[5] | [1O] 陈柏林,董法先,李中坚.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模式[J].地质论评,1999,45(2):186—192.
|
[6] | 陈柏林.糜棱岩型金矿金元素丰度与构造变形的关系[J].矿床地质,2000,19(1):17—25.
|
[7] | 陈柏林.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不同金矿化类型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2000,28(3):24—30.
|
[8] | 胡正国,钱壮志,闫广民,等.小秦岭拆离变质杂岩核构造与金矿[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
[9] | 王可勇,曹新志,卢作祥.江西金山金矿床两类矿化及其石英热发光特征[J].黄金地质,1999,(5):49—54.
|
[10] | 陈柏林,杨农,吴淦国,等.甘肃北山南带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解析[J].矿床地质,2002,21(2):149—158.
|
[11] | 邵世才.试论韧性剪切作用与金的成矿[J].贵金属地质,1996,5(2):142—146.
|
[12] | 陈柏林,李中坚,董法先.亦论韧性剪切变形与金的成矿作用:与邵世才《试论韧性剪切变形与金的成矿》一文的讨论[J].贵金属地质,1998,7(3):228.232.
|
[13] | 姜泽春,章银根,莫德明,等.纳米金的迁移富集与黄铁矿富金关系[J].矿产与地质,1998,12(6):367—371.
|
[14] | 刘连登,朱永正,戴仕炳,等.金矿与韧性剪切带及其叠加构造[C]//张贻侠,刘连登.中国前寒武纪矿床与构造.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39-77.
|
[15] | 王玉明.韧性剪切过程中金沉淀富集的新机制[J].地质论评,1998,44(6):643-648.
|
[16] | 贾国志.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作用及其对金矿化的控制[J].地质论评,2000,46(2):131-140.
|
[17] | 樊文苓,王声达,田戈夫.金在碱性富硅热液中溶解和迁移实验研究[J].矿物学报,1995,15(2):176—184.
|
[18] | 涂光炽.低温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
[19] | 刘瑞峋.显微构造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
[20] | 张伯友,张爱萍,俞鸿年,等.浙江璜山韧性剪切带退变质作用与金矿化的讨论[J].地质找矿论丛,1992,7(1):1-9.
|
[21] | 胡受奚.交代蚀变岩岩相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
[22] | 卢焕章.成矿流体[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3-205.
|
[23] | 林传勇,何永年,陈孝德,等.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的关系[J].中国科学(B辑),1994,24(11):1223—1232.
|
[24] | 钟增球,游振东.剪切带的成分变异及体积亏损[J].科学通报,1995,40:913-916.
|
[25] | Hobbs B E.地壳中的流体与岩石变形[J].地质科技情报,1987,6(1):38 -44.
|
[26] | 杨巍然,张文淮.构造流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J].地学前缘,1996,3(3):124—130.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