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构造对寨上金矿区矿体的控制
, PP. 8-12
Keywords: 褶皱构造,控制,寨上金矿,甘肃省
Abstract:
断裂是寨上金矿区的赋矿构造,但其形成和形态受褶皱的控制,褶皱对成矿物质的迁移和富集具有内在的控制作用。根据区域构造格架及矿区脉体分布特征,将矿区控矿构造系统划分为4级。通过重点分析矿区控矿主体构造,即纳纳牧场背斜对矿体的控制作用,得出矿区已知脉体的产状明显受到褶皱的控制,由于岩性组合不同造成在褶皱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构造形式,褶皱控制了矿区的矿化程度。基于此认识,认为褶皱北翼具有较大找矿潜力,褶皱核部的南矿带脉体浅部具有一定的工作价值,而褶皱南翼则不具备成矿条件。
References
[1] | 郑卫军,刘新会,陈彩华.甘肃寨上金矿床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评价[J].黄金科学技术,2012,20(4):43-48.
|
[2] | 刘新会,陈彩华,赵天心,等.西秦岭寨上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J].黄金科学技术,2012,20(4):7-15.
|
[3] | 刘家军,毛光剑.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特征与形成机制[J].矿床地质,2010,29(1):85-100.
|
[4] | 彭素霞,赵文川.寨上金矿区成矿机制及成矿预测[J].地质与勘探,2007,43(2):40-44.
|
[5] | 陈勇敢,赵玉锁,张国立,等.甘肃寨上金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J].黄金地质,2004,10(4):61-65.
|
[6] | 赵文川,彭素霞,李涛.寨上金矿区矿脉产状及深部找矿前景初探[J].黄金科学技术,2008,16(2):1-4.
|
[7] | 路彦明,李汉光,陈勇敢,等.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地质与勘探,2006,42(4):25-31.
|
[8] | 郭红乐,陆志平,刘爽,等.甘肃寨上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J].黄金地质,2003,9(3):21-26.
|
[9] | 刘纲.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区成矿规律研究[R].廊坊: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2007.
|
[10] | 路彦明,陈勇敢.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区深部及外围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R].廊坊: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2004.
|
[11] | 关连绪,王美娟.发现含金流体充填律[J].地学前缘,2007,(3):16-21.
|
[12] | 廖延福,张科利,赵文川.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潜力分析[J].黄金科学技术,2010,18(2):11-15.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