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化学 2015
溶剂气浮分离法的基础研究Keywords: 溶剂气浮法,表面活性物质,疏水性物质,分离机理 Abstract: 本文研究了待分离物呈表面活性物系(甲基橙-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和呈疏水性物系(铜-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镍-丁二酮肟)的溶剂气浮变化规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分离效率的高低与有机相和气浮分离物相互作用的强弱不相关,通过高速摄影及计算证明,水相和有机相两相界面间有稳定的气泡层存在,它一方面使待分离物质在水相中的停留时间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又保护了已捕集的待分离物质,从而增加了气泡吸附总量,在所研究的溶剂气浮体系中,气泡吸附单元是决定分离效率的关键.总的溶剂气浮过程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其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可作为衡量溶剂气浮过程分离效率的特征参数,表观活化能取决于待分离物质的表面活性,可借用疏水平衡值HLP来反映,表观活化能愈小,其待分离物质的表面活性愈高(HLP值愈小),而气泡吸附量和分离效率则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