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滇池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及水体磷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Keywords: 滇池 ,水体 ,叶绿素a ,磷 ,藻类生长 ,时空变化
Abstract:
水体藻类生长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磷的关系对研究水体富营养化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GPS定位,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全面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水体磷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平均浓度在12.33~39.28mg·L-1之间,总体趋势以夏季和秋季较高,冬季较低;以表层、底层较高,中层较低。但不同位点变化高峰和趋势不同。滇池水体不同层次叶绿素a的浓度变化范围是6.04~72.70mg·L-1,不同区域水体叶绿素a平均含量1年的变化范围是:表层为7.00~72.70mg·L-1,中层为9.20~63.89mg·L-1,底层为6.04~58.06mg·L-1。各区域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以海埂最高,全年在11.34~72.70mg·L-1间变化,其次是昆阳,罗家村、斗南较低。新街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低,全年变化范围为6.04~28.06mg·L-1。滇池全湖水体总磷与叶绿素a周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滇池水体中藻类的生长与总磷、可溶性磷在空间变化上呈显著正相关。
References
[1] 彭丹 金峰 吕俊杰 等.滇池底泥中有机质的分布状况研究[J].土壤,2004,36(5):568-572.
[2] 余天应 杨浩.藻类生长对滇池沉积物磷释放影响的研究[J].土壤,2005,37(3):321—325.
[3] 黄祥飞.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 Terawaki T, Yoshikawa K, Yoshida G, et al.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 tribution patterns of macro-algae in Hiroshima Bay, western Seto Inland Sea[J]. Bulletin of Fisheries and Environment of Inland Sea (Japan), 2001, 3 (3): 73-81.
[5] Steinke T D, Lubke R A, Ward C J. The distribution of algae epiphytic on pneumatophores of the mangrove, Avicennia marina, at different salinities in the Kosi System [South Africa] [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otany (South Africa), 2003, 69(4): 546-554.
[6] 吴洁 虞左明 等.西湖叶绿素a周年动态变化及藻类增长潜力试验[J].湖泊科学,:.
[7] 张运林 秦伯强 陈伟民 高光 陈宇炜.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127-2131.
[8] 邹亚荣.渤海叶绿素a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遥感信息,2004,3:30—32.
[9] 吴为梁.滇池富营养化与藻类资源[J].云南环境科学,:.
[10] 李原 张梅 王若南.滇池的水华蓝藻的时空变化[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3):272-276.
[11] 林毅雄 刘丽萍 等.滇池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ueitz)毒素及其在水体中的变化[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2] 周培疆 郑振华 等.普通小球藻生长与武汉东湖水体磷形态的相关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1,25(6):571-575.
[13] 华兆哲 朱晓青.太湖沉积物磷释放对羊角月芽藻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14] 尹澄清 兰智文.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限制因素的确定及其应用[J].环境化学,:.
[15] 甘义群 郭永龙.武汉东湖富营养化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3):277-281.
[16] 陈永川 汤利 谌丽 等.滇池水体中磷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6):1145-1151.
[17] 陈永川 汤利 张德刚 等.滇池沉积物总磷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1):51-57.
[18] 高丽 杨浩 周健民 陈捷.滇池沉积物磷内负荷及其对水体贡献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4,24(5):776-781.
[19] Lv J J, Yang H, Gao L, et al. Spatial variation of P and N in water and sediments of dianchi Lake, China[J]. Pedosphere, 2005,15(1):78-8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