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海燕 杜一新 梁碧元.我国化肥使用现状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35-136.
|
[2] | 文传浩 张丹 铁燕.农业面源污染环境效应及其对新农村建设耦合影响分析[J].贵州科学,2007,25(增刊):525-532.
|
[3] | 全为民 严力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生态学报,:.
|
[4] | 沈善敏.氮肥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贡献和农业中氮的损失[C].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
|
[5] | 朱兆良.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J].土壤与环境,:.
|
[6] | 葛鑫 戴其根 等.农田氮素流失对环境的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耕作与栽培,2003,(1):45—47.
|
[7] | 熊正琴 邢光熹 等.太湖地区湖水与河水中溶解N2O及其排放[J].环境科学,2002,23(6):26-30.
|
[8] | 邢光熹 曹亚澄 等.太湖地区水体氮的污染源和反硝化[J].中国科学:B辑,:.
|
[9] | 张乃明 余扬 洪波 陈建军.滇池流域农田土壤径流磷污染负荷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
|
[10] | 吕耀 程序.太湖地区农氮素非点源污染及环境经济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
|
[11] | 曹志洪.施肥与水体环境质量——论施肥对环境的影响(2)[J].土壤,2003,35(5):353-363.
|
[12] | 黄绍敏 宝德俊.施氮对潮土土壤及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
|
[13] | 司友斌 王慎强 等.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J].土壤,:.
|
[14] | 周顺利 张福锁 等.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异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研究 Ⅰ.冬小麦[J].生态学报,:.
|
[15] | 毛端明 马鄂超.新疆三种主要农田土壤尿素氮的损失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
|
[16] | 巨晓棠 潘家荣 等.高肥力土壤冬小麦生长季肥料氮的去向研究[J].核农学报,:.
|
[17] | 王胜佳 王家玉.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的形态及其在剖面分布特征[J].浙江农业学报,:.
|
[18] | 李世清 李生秀.半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硝态氮的淋失[J].应用生态学报,:.
|
[19] | 孙宏德 李军.黑土硝态氮移动规律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
|
[20] | 彭琳 王继增 等.侵蚀旱作土壤氮素吸收利用与淋溶流失[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21] | 党廷辉 郭胜利 郝明德.黄土旱塬长期施肥下硝态氨深层累积的定量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1):58-60.
|
[22] | 汤丽玲 陈清 等.不同灌溉与施氮措施对露地菜田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3] | 张兴昌.耕作及轮作对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1):70-74.
|
[24] | 刘巽浩 牟正国.中国耕作制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278-283.
|
[25] | 侯彦林.施肥模型研究综述[J].土壤通报,2004,35(4):493-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