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中国水生外来入侵物种对策研究
Keywords: 外来物种,入侵,水生生物,对策
Abstract:
中国有很多独特的水生物种和水生态系统,由于水产养殖的发展,通过水产养殖引种和其他途径,自国外和国内不同区域引进了大量水生外来物种,目前大约有129种,这些水生外来物种破坏了当地特有的水生态系统,威胁当地特有的水生物种,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最典型的是中国云南省,引进外来鱼类达34种,严重威胁了本地土著鱼类。现有法律法规中对外来水生物种的管理规定还不具体,仅有原则规定,如《渔业法》第16条规定:水产苗种的进口、出口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5条规定: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应当进行科学论证,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本文描述现有的管理和法规体系,介绍中国海洋、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种基本情况,介绍水生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影响等内容;我国海洋与淡水外来物种的主要来源是水产养殖引种,其次是夹带或观赏引进的。由于引种只侧重于生产上的经济价值,忽略其生态危害,加之外来种的管理不完善,导致外来物种逃逸到自然环境中,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灾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对策,包括:(1)完善海洋与淡水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
References
[1] | 蔡蕾.中国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与管理评估[J].环境保护,2003,8:27-34.
|
[2] | 梁玉波.中国外来海洋生物及其影响[J].生物多样性,2001,9(4):458-465.
|
[3] | 路瑞锁.云贵高原湖泊的生物入侵原因探讨[J].环境保护,2003,8:35-37.
|
[4] | 丁建清.中国外来种入侵机制及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107-128.
|
[5] | 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态安全课题组(ETF/CCI-CED)第一年度(2002)课题组报告[R].北京:2002年10月.
|
[6] | 张润志.生物入侵与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J].科学,2002,54(6):11-14.
|
[7] | 陈赛.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防范原则[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3):72.
|
[8] | 李爱年.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思考.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4.
|
[9] | 张润志.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与立法管理[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6:413-415.
|
[10] | 罗建仁.警惕"食人鱼"等外来物种入侵[J].广东水族,2003,3:65,43.
|
[11] | 徐海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4,12(6):626-638.
|
[12] | 徐承远.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01,9(4):430-438.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