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水域的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研究
Keywords: 网箱养殖,浮游植物,大亚湾
Abstract:
采用现场采样及观察、计数、分析等方法,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区及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养殖区与对照区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优势种发生一定变化,主要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伏氏海毛藻、细弱海链藻、中肋骨条藻、尖刺菱形藻等。养殖区及附近水域浮游植物栖息密度范围为6.2 ̄2010×104·m-3,平均235.2×104·m-3,养殖区与对照区平均密度分别为141.8和328.6×104·m-3。比较显示,密度均值除冬季养殖区约低于后者2.4倍外,其他季节2个区域基本接近,差异不明显。多样性指数在0.97 ̄4.08范围内变化,养殖区和对照区四季均值分别为3.12和3.15,两者差异不明显。种类组成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19 ̄0.94,养殖区与对照区无明显差异。多样性阈值在0.23 ̄3.64范围变化,多样性处于Ⅱ ̄Ⅳ级,即多样性差 ̄多样性非常丰富水平,养殖区和对照区均值分别为2.22和2.20,平均处于Ⅲ级,即多样性较好水平。季节变化均以冬季最低,均值分别为0.79和0.83,夏季最高,均值分别为2.83和3.05。
References
[1] | 国家技术监督局.海洋调查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
[2] | 李纯厚,林钦,贾晓平.我国海水网箱养殖可持续发展对策初步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1,21(2):72-76.
|
[3] | 贾晓平,蔡文贵,林钦.我国沿海水域的主要污染问题及其对海水增养殖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1997,4(4):78-82.
|
[4] | 林钦,林燕棠,李纯厚,等.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环境氮磷负荷量的评估[A].见:贾晓平主编,海洋水产科学研究文集[C].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217-225.
|
[5] | 甘居利,贾晓平,林钦,李纯厚.海水网箱渔场老化风险初探[J].中国水产科学,2001,8(3):86-89.
|
[6] | 林钦,李纯厚,林燕棠,等.柘林湾网箱养殖对周围海域环境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增刊):36-46.
|
[7] | 何国民,卢婉娴,刘豫广,等.深湾网箱渔场老化特征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1997,4(5):76-80.
|
[8] | 黄洪辉,王寓平.大亚湾网箱养殖区生物-化学特性与营养状况的周日变化[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1,21(2):35-43.
|
[9] | 王小平,蔡文贵.深湾网箱养殖沉积物中全氮、有机碳及有机质的分布[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1998,18(3):75-78.
|
[10] | 郭皓,闫启仑,曹丽.大连常江澳浮筏养殖贝类的饵料结构与浮游植物的关系[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9,8(2):112-118.
|
[11] | 郭皓,闫启仑,沈亮夫.贝类浮筏养殖区内、外浮游植物生态特征[J].黄渤海海洋,1999,17(3):4-72.
|
[12] | 陈碧娟,陈聚法,崔毅,等.莱州湾东部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J].海洋水产研究,2001,22(3):6470.
|
[13] | 杜庆红,张跃平,陈然,等.大官坂垦区总渠的浮游植物与养殖环境[J].海洋科学,1996,(2):8-11.
|
[14] | 卢敬让,李德尚,杨红生,等.莱州湾虾池养殖罗非鱼的静水围隔生态系浮游植物的初步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6,3(1):56-63.
|
[15] | 毛芝娟,陈昌福.养殖池水中浮游植物与细菌关系的初步研究[J].水利渔业,1998,(5):15-18.
|
[16] | 李宝林,王玉亭,张路增,等.以浮游植物评价达赉湖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J].水生生物学报,1993,17(1):28-34.
|
[17] | 蒙仁宪,刘贞秋.以浮游植物评价巢湖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J].水生生物学报,1988,12(1):14-26.
|
[18] | 许恒龙,闫华超,宋兴民.以浮游植物和MTSI综合评价网箱养殖草鱼和鲤鱼对鱼塘水质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的研究[J].椰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0(1):77-84.
|
[19] | 陈清潮,黄良民,尹健强.南沙群岛海区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A].见: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编,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Ⅰ[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42-50.
|
[20] | 林永水,周贤沛,邱德全,等.多样性指数法在赤潮预测中的应用[A].见:林永水主编,近海富营养化与赤潮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5-29.
|
[21] | 李纯厚,林钦,贾晓平,等.粤东沿海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2,22(1):24-29.
|
[22] | 林永水,周近明,邱德全.华南沿海赤潮生物及其生态特征[A].见:林永水主编,近海富营养化与赤潮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10.
|
[23] | 张水浸.厦门港赤潮发生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A].见: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编.厦门港赤潮调查研究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29-37.
|
[24] | 李永振.浮游植物[A].见:郭金富,李茂照,余免余主编.广东海岛海域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C].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35-54.
|
[25] | Yoshini H.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of single-parameter and multiparameter trophic state indices[J]. Wat Res, 1987,21 ( 12): 1505-1511.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