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小秦岭金矿区不同污染方式土壤剖面上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

Keywords: 土壤剖面,重金属污染,小秦岭金矿区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小秦岭某金矿区由于矿业活动导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本文选择了农业生产型、大气降尘型、河水灌溉型、矿业污水灌溉型、尾矿渣淋溶型等5类污染方式的典型土壤剖面,研究了垂向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影响深度及程度。结果表明,不同污染方式条件下,土壤剖面上Hg、Pb、Cd、Cu、Zn综合污染程度以矿业污水灌溉型最为严重,且重金属淋溶下渗能力最大,其次为尾矿渣淋溶型。同一污染方式条件下,Hg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60cm深度内,污水灌溉土壤中Hg的含量均值为10.778mg·kg-1,其次是大气降尘型2.536mg·kg-1和河水灌溉型1.766mg·kg-1。所有土壤剖面上重金属元素不同程度累积污染超标深度达60cm,因而仅仅采取就地深翻方式治理耕作层土壤污染,无法达到目的,这一结论为矿区耕作层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References

[1]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潼关金矿区环境地质问题专题调查报告[R].2006.
[2]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3]  NY/T395-2000.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4]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5]  周永章,宋书巧,杨志军,等.河流沿岸土壤对上游矿山及矿业开发的环境地球化学响应-以广西刁江流域为例[J].地质通报,2005,24(10-11):945-951.
[6]  黄长干,邱业先.江西德兴铜矿铜污染状况调查及植物修复研究[J].土壤通报,2005,36(6):991-992.
[7]  丁振华.贵州万山汞矿区Hg的环境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4,25(2):111-114.
[8]  党志,刘丛强,尚爱安.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活动性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1):86-92.
[9]  顾继光,林秋奇,胡韧,等.矿区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迁移行为的研究--以辽宁省青城子铅锌矿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4(4):634-637.
[10]  闭向阳,杨元根,冯新斌,等.土法炼锌导致Cd对土壤-农作物系统污染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4):828-833.
[11]  张成渝,张鑫,常祖峰.小秦岭金矿带混汞提金法中的汞污染及对策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9,10(2):18-22.
[12]  陈社斌,徐友宁.潼关金矿区环境污染及危害性浅析[J].西北地质,2003,36(增刊):172-175.
[13]  戴前进.中国混法采金地区Hg的环境地球化学-以陕西潼关为例[D].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
[14]  徐友宁.陕西潼关金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效应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地质系,2006.
[15]  徐友宁,柯海玲,刘瑞平,等.某金矿区农田土壤Hg污染评价[J].黄金,2006(7):47-50.
[16]  徐友宁,柯海玲,刘瑞平,等.陕西潼关金矿区农田土壤Hg污染的环境效应[J].地质通报,2006(11):1349-1353.
[17]  崔德杰,张玉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4,35(3):366-370.
[18]  王向健,郑玉峰,赫冬青.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科学,2004,30(122):48-49.
[19]  余贵芳.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研究现状[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8,15(4):22-24.
[20]  段永惠.污水灌区铅、镉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及影响因素研究[J].污染控制,2004,12:35-3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