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水分和铅交互胁迫对国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Keywords: 干旱,,国槐,交互胁迫,生理生化特性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为了探讨在水分和铅交互胁迫条件下,国槐(SophorajaponicaL.)幼苗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60%、80%、100%)及5个铅胁迫水平(0、300、500、1000、2000mg·kg-1)交互作用对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和铅的交互胁迫下,国槐幼苗叶片POD、SOD酶活性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单一的水分胁迫、铅胁迫相比,交互作用对SOD、POD活性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协同或拮抗效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大,国槐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变化呈现升高的趋势。在铅含量<2000mg·kg-1条件下,交互胁迫的国槐幼苗叶片MDA含量低于单一水分胁迫处理,表明国槐在交互胁迫下受到的膜伤害比单一水分胁迫下受到的膜伤害小;国槐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对水分胁迫较不敏感,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铅含量500mg·kg-1和40%水分胁迫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MDA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大,脯

References

[1]  Hisao T C,Plant responses to water stress,Ann Rew Plant Physiology,1973.
[2]  王进鑫;黄宝龙;王明春.侧柏幼树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敏感性与蒸腾效率[J].生态学报,2005(4)
[3]  余新晓,土壤动力水文学及其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4]  钟楠;王进鑫;马惠芳.水分和镉交互胁迫对刺槐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6)
[5]  张义贤;李晓科.镉、铅及其复合污染对大麦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植物研究,2008(1)
[6]  陈丽娜;唐明灯;艾绍英.Pb胁迫条件下3种叶菜的生长和生理响应及其抗性差异[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4)
[7]  赵杨迪;潘远智;刘碧英.玉竹对土壤Cd Pb的吸收和耐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11)
[8]  何冰;何计兴;何新华.铅胁迫对杨梅生理特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6)
[9]  房娟,陈光才,楼崇.Pb胁迫对柳树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
[10]  张金彪;周碧青;雷永程.植物源POD和CAT的筛选及其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11]  陈红琳;张世熔;李婷.汉源铅锌矿区植物对Pb和Zn的积累及耐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
[12]  何冰;叶海波;杨肖娥.铅胁迫下不同生态型东南景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比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3)
[13]  秦建桥;赵华荣;胡萌.铅胁迫下不同生态型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的抗氧化系统的差异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3)
[14]  庞欣;王东红;彭安.铅胁迫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1(5)
[15]  曹德菊;王光宇;汪琰.安徽铜陵矿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6)
[16]  孙庆业;任冠举;杨林章.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5(1)
[17]  束文圣;叶志鸿;张志权.华南铅锌尾矿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学报,2003(8)
[18]  寇士伟;倪高风;马岚婷.Cd-Pb-Cu复合污染对芥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1(3)
[19]  李荣春.Cd、Pb及其复合污染对烤烟叶片生理生化及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0(2)
[20]  刘秀梅;聂俊华;王庆仁.Pb对农作物的生理生态效应[J].农业环境保护,2002(3)
[21]  李洁;武杭菊;胡景江.干旱-低温交叉逆境下小麦渗透调节能力的变化与交叉适应的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6)
[22]  邵雪玲;毛歆;郭一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3]  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424-2008旱情等级标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5]  余新晓;张建军;朱金兆,黄土地区防护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林业科学,1996(4).
[26]  Verplancke H J W;De Strooper E B A;De Boodt M F L,Water saving techniques for plant growth,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2.
[27]  夏增禄;李森照,土壤元素背景值及其研究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198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