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镆铘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 PP. 90-97
Keywords: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镆铘岛,山东半岛
Abstract:
于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冬、春、夏、秋4个季度月,对位于山东荣成的镆铘岛潮间带的高潮带、中潮带和低潮带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根据所获得的样品,对该潮间带不同潮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平均密度、平均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92种,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11科22种,软体动物17科28种,甲壳动物18科33种,棘皮动物2科2种,扁形动物1种,腔肠动物2种,鱼类3种;平均栖息密度为329.67个/m2,软体动物贡献最大,其次为甲壳动物;平均生物量为81.74g/m2,软体动物贡献最大,其次为多毛类环节动物。镆铘岛潮间带多样性指数H'垂直变化规律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季节变化规律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
References
[1] | 张玺 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第一期采集报告 1935
|
[2] | 鲍毅新;葛宝明;郑祥 温州湾天河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与季节变化 2006(1)
|
[3] | 毕春娟;陈振楼;许世远 长江口潮滩大型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累积特征 2006(2)
|
[4] | 李宝泉;张宝琳;刘丹运 胶州湾女姑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2006(10)
|
[5] | 李新正;李宝泉;王洪法 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 2006(3)
|
[6] | 马林;王洪法;帅莲梅 乳山口西村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2009(6)
|
[7] | 寿鹿;廖一波;徐晓群 福清核电站邻近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数量分布与群落结构 2009(2)
|
[8] | 王晓晨;李新正;王洪法 黄河口岔尖岛,大口河岛和望子岛潮间带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调查 2008(6)
|
[9] | 袁兴中;刘红;陆健健 长江口新生沙洲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2002(2)
|
[10] | Shannon C E;Weaver W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1949
|
[11] | Margalef R Perspective In Ecological Theory 1968
|
[12] | Pielou E C Ecological diversity 1975
|
[13] | Sanders H L The biology of marine bottom communities 1956
|
[14] | 王洪法;李宝泉;张宝琳 胶州湾红石崖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2006(9)
|
[15] | 吴耀泉 中国近海菲律宾蛤仔的生态研究 1995
|
[16] | 吴耀泉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渔场环境及饵料分析 1999
|
[17] | 马绍赛;周诗赉;陈聚法 滩涂养殖菲律宾蛤仔死亡及生态效应调查研究 1997(2)
|
[18] | 张永普;应雪萍;高素阳 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 2001(4)
|
[19] | 张景平;黄小平;江志坚 珠江口海域污染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 2010(1)
|
[20] | 徐克学 生物数学 1999
|
[21] | 陶世如;姜丽芬;吴纪华 长江口横沙岛、长兴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2009(7)
|
[22] | 廖一波;曾江宁;陈全震 嵊泗海岛不同底质潮间带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 2007(6)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