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东海北部营养盐分布的季节变化及成因探讨
, PP. 35-43
Keywords: 东海北部,硝酸盐(NO-3-N),磷酸盐(PO3-4-P),硅酸盐(SiO-3-Si),高营养盐水团
Abstract:
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2007年发布的全球海域营养盐数据库资料和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2006年发布的全球地貌数据库资料,在MATLAB计算机平台上,利用研发的数值分析与成图技术,对东海北部海域营养盐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海北部海域NO-3-N、PO3-4-P分布总特征为由沿岸向离岸递减,由表层向底层递增;西北高,东南低,呈扇形向东南扩展;SiO-3-Si有两个浓度高值区,一个为研究区域的西北角,另一个在东北角;(2)在0~50m的表层营养盐平均浓度均是冬季最高;50~200m的中层NO-3-N、SiO-3-Si夏季最高;200m以下的底层四季变化微弱,其中400~500m层PO3-4-P、SiO-3-Si浓度值秋季最高。NO-3-N变异系数表层最大,PO3--P中层最大、SiO-3-Si底层最大,其中NO-3-N相应各层变异系数大于PO3-4-P、SiO-3-Si;(3)研究区域四季均存在高营养盐水团。高PO3-4-P、SiO-3-Si水团中心分别位于125.5°E、30.5°N和128.5°E、30.5°N;高NO-3-N水团中心,随冬-春-夏-秋、从南往东北再向西、最后向东南,在125°~128°E、29°~31°N范围内移动。
References
[1] | 杨东方.于子江.张柯.李梅.姜独袆 营养盐硅在全球海域中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 [J].-海洋环境科学2008(5)
|
[2] | 王桂云,Barber R T,热带西太平洋海洋事件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海洋科学进展,1991(3).
|
[3] | 王修林.张蕾.韩秀荣.祝陈坚.葛明 营养盐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数学模型研究 [J].-海洋科学进展2002(3)
|
[4] | 王芳.康建成.周尚哲.郑琰明.吴涛 东海外海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 [J].-资源科学2008(10)
|
[5] | 唐启升.苏纪兰.孙松.张经.黄大吉.金显仕.仝龄 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 [J].-地球科学进展2005(12)
|
[6] | Richardson K,Jdrgensen B,Eutrophication in coastal marine ecosystem,Coastal and Estuarine Studies,1996.
|
[7] | 任玲.杨军 海洋中氮营养盐循环及其模型研究 [J].-地球科学进展2000(1)
|
[8] | 张正斌,陈镇东,刘莲生,海洋化学原理和应用:中国近海的海洋化学,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
[9] | 孙湘平,对马暖流(表层)来源的探讨,海洋通报,1993(3).
|
[10] | 臧家业,东海北部海水中硝酸盐(NO-3-N)的分布及其成因,黄渤海海洋,1999(3).
|
[11] | 祝陈坚,石晓勇,东海磷酸盐的分布与再生,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
|
[12] | 臧家业,东海黑潮区海水中磷酸盐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黄渤海海洋,1991(2).
|
[13] | 项有堂,辛士河,王东衬,东海黑潮区海水无机氮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海洋通报,1994(1).
|
[14] | 王保栋,战闰,藏家业,黄海、东海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限制性因素初探,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z2).
|
[15] | 高生泉.林以安.金明明.高大伟 春、秋季东、黄海营养盐的分布变化特征及营养结构 [J].-东海海洋2004(4)
|
[16] | 王保栋.战闰.藏家业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输送途径 [J].-海洋学报2002(1)
|
[17] | 王保栋,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及其营养盐的输运,黄渤海海洋,1998(2).
|
[18] | 章守宇.杨红.刘洪生 东海物质输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0(2)
|
[19] | 陆赛英,葛人峰,东海陆架水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和物理输运的规律,海洋学报,1996(5).
|
[20] | 万小芳.吴增茂.常志清.张新玲 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营养盐等物质大气入海通量的再分析 [J].-海洋环境科学2002(4)
|
[21] | 张传松.王修林.石晓勇.唐洪杰.韩秀荣.辛宇 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的关系 [J].-环境科学2007(11)
|
[22] | 赵玲.赵冬至.张昕阳.张丰收 我国有害赤潮的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 [J].-海洋环境科学2003(2)
|
[23] | 王保栋 黄海和东海营养盐分布及其对浮游植物的限制 [J].-应用生态学报2003(7)
|
[24] | 胡敦欣,丁宗信,熊庆成,东海北部一个气旋型涡旋的初步分析,科学通报,1980(1).
|
[25] | 浦泳修,东海北部底层中的涌升和涡旋,海洋通报,1981(6).
|
[26] | 袁耀初.管秉贤 中国近海及其附近海域若干涡旋研究综述Ⅱ.东海和琉球群岛以东海域 [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2)
|
[27] | 王桂云,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东海海水中化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海洋科学进展,1986(4).
|
[28] | 王玉衡,董恒霖,任典勇,夏、冬季东海营养盐锋区及水系化学特征的研究,海洋学报,1992(4).
|
[29] | 乔方利.赵伟.吕新刚 东海冷涡上升流的环状结构 [J].-自然科学进展2008(6)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