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海洋科学  2009 

乳山口西村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 PP. 29-34

Keywords: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乳山口,山东半岛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4个季度月(冬、春、夏、秋)对位于乳山口西村潮间带的高潮带(R1站)、中潮带(R2站)和低潮带(R3站)所设的3个站进行的生态调查所获得的样品,分析研究了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点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乳山口西村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和总种数分别为103.33个/m2,7.056g/m2和41种,在高潮带分别是72个/m2,0.64g/m2和21种,中潮带分别是115个/m2,8.584g/m2和29种,低潮带分别是123个/m2,11.943g/m2和12种。3个潮带的总平均密度(D)大小顺序为:DR3>DR2>DR1,总平均生物量(B)为:BR3>BR2>BR1,总种数(S)为:SR2>SR1>SR3。这些生态特征与其他海域潮间带的生态特征有很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底质、潮汐、季节和人为干扰等。本研究有助于了解乳山口渔港进出渔船和其他船只对周边海洋底栖动物的影响,为以后的底栖动物比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References

[1]  张玺.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第一期采集报告[J].北研动物所丛刊,1935,11:1-95.
[2]  古丽亚若娃 刘瑞玉.黄海潮间带生态学研究[J].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丛刊,1958,1(2):1-43.
[3]  庄启谦 崔可铎.胶州湾沧口潮间带生态学研究[A].海洋科学集刊[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79-95.
[4]  Stephenson T A, Stephenson A. Life between tide marks on rocky shores [M]. San Francisco: Freeman W H, Co, 1972. 425.
[5]  Morton B, Morton J. The Sea Shores Ecology of Hong Kong [M]. Hong Kong: Hong Kong Unviersity Press, 1983. 342.
[6]  王洪法 李宝泉 张宝琳等.胶州湾红石崖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J].海洋科学,2006,30(9):52-57.
[7]  李宝泉 张宝琳 刘丹运等.胶州湾女姑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J].海洋科学,2006,30:15-19.
[8]  张宝琳 王洪法 李宝泉 等.胶州湾辛岛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调查[J].海洋科学,2007,31(1):60-64.
[9]  李新正 李宝泉 王洪法 等.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J].动物学报,2006,53(2):612-618.
[10]  王晓晨 李新正 王洪法 等.黄河口岔尖岛、大口河岛和望子岛潮间带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调查[J].动物学杂志,2008,43(6):77-82.
[11]  邵晓阳 尤仲杰 等.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 Ⅱ.数量组成与分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4):279-286.
[12]  庄树宏 陈礼学.烟台月亮湾岩岸潮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5):719-726.
[13]  张永普 王一农.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J].海洋湖沼通报,:.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