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海洋科学  2005 

春、夏季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生态特征

, PP. 13-19

Keywords: 长江口,浮游动物,优势种,年间变化,,夏季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依据2000~2003年长江口邻近海域5月和8月8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长江口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优势种出现的年份,平均丰度、优势度、聚集强度和对总丰度变化的回归贡献,确定本区优势种的重要性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poplesia)和虫肢歪水蚤(Tortanusvermiculus)为次要优势种。马蹄螔螺(Limacinatrochiformis)是偶然出现的优势种。中华哲水蚤在春季对总丰度贡献最大。真刺唇角水蚤是8个航次唯一的优势种,种群年间变化不显著。太平洋纺锤水蚤,火腿许水蚤和虫肢歪水蚤分布范围相对狭小,火腿许水蚤和虫肢歪水蚤分布在沿岸偏淡水的水体,适合较低的温度。太平洋纺锤水蚤分布在近岸偏咸水的水体,适合较高的温度。

References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9-31.
[2]  唐启升,苏纪兰.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Ⅰ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朱启琴.长江口、杭州湾浮游动物生态调查报告[J].水产学报,1988,12(2):110-123.
[4]  陈亚瞿,徐兆礼,王云龙,等.长江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Ⅰ生物量及优势种的平面分布[J].中国水产科学,1995,2(1):49-58.
[5]  陈亚瞿,徐兆礼,王云龙,等.长江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Ⅱ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水系指示种[J].中国水产科学,1995,2(1):59-63.
[6]  陈亚瞿,徐兆礼,赵文武.黄海南部及东海中小型浮游桡足类生态学研究Ⅲ.优势种[J].水产学报,2003,27(增刊):16-22.
[7]  徐兆礼,王云龙,陈亚瞿,等.长江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Ⅲ优势种的垂直分布[J].中国水产科学,1995,2(1):64-70.
[8]  徐兆礼,王云龙,蒋玫,等.长江河口锋区桡足类优势种聚集特征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9,6(5):20-23.
[9]  徐兆礼,王云龙,白雪梅,等.长江口浮游动物生态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9,6(5):51-55.
[10]  徐兆礼,洪波,朱明远,等.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3(7):1 081-1 085.
[11]  徐兆礼,陈亚瞿.东海毛颚类优势种及与环境关系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5,12(1):76-82.
[12]  徐兆礼,崔雪森,陈卫忠.东海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J].水产学报.2004,28(1):35-40.
[13]  徐兆礼,韩金娣,陈亚瞿,等.东海中尺度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的研究Ⅰ.种类分布与多样度[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甲壳动物论文集第四辑[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95-309.
[14]  郭沛勇,沈焕庭,刘阿成,等.长江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生态学报.2003,23(5):892-900.
[15]  徐兆礼,陈亚瞿.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1989,8(4):13-15.
[16]  陈亚瞿,徐兆礼.南黄海、东海鲐鲹鱼索饵场浮游动物生态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1990,1(4):327-332.
[17]  陈希孺,王松桂.近代回归分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212-217.
[18]  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概率统计计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05-144.
[19]  赵志模,周新远.生态学引论[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4.108-119.
[20]  徐兆礼,沈新强.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年间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3(14)282-28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