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单出杆汽车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与试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9.3.090302, PP. 5-10
Keywords: 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设计,试验
Abstract:
在分析磁流变减振器工作模式基础上,结合汽车减振器的工作要求,分别完成了混合模式和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建立了两种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研究,设计出了产品并进行了试验研究。比较分析发现,二者阻尼力在低速时差异不大,但是在高速时差异较大。从工程实现和控制角度看,混合工作模式可以减少阻尼孔的堵塞并具有较大的可控倍数,其性能要明显优于流动模式减振器。通过试验证明,建立的模型、提出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符合工程要求。
References
[1] | 初长宝 陈无畏.汽车底盘系统分层式协调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8,44(2):163-168.
|
[2] | 喻凡 李道飞.车辆动力学集成控制综述[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6):1-7.
|
[3] | 祝辉 陈无畏.基于策略分层的汽车悬架与转向系统主动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10):1-6.
|
[4] | 王其东 吴勃夫 陈无畏 等.基于预测控制的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集成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7,38(1):1-5.
|
[5] | 陈杰平 易勇 乔印虎.磁流变液阻尼减振器力学模型及其发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2):28-34.
|
[6] | 兰文奎 郑玲 李以农 等.活塞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磁场有限元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7,38(4):142-145.
|
[7] | 杨礼康 姜少飞 潘双夏 等.复合结构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与特性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7):116-120.
|
[8] | 张进秋 李猛 等.半主动悬挂系统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实验与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9] | 翁建生.[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
|
[10] | 关新春.[D].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2000:77~93.
|
[11] | 郭大蕾.[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
|
[12] | 曹民 喻凡.车用磁流变减振器的研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3):186-190.
|
[13] | Ralf Bolter, Hartmut Janocha. Design rules for MR fluid actuators in different working modes[J]. SPIE 1997 Conference Proceedings, 1997, 3 045 : 148- 159.
|
[14] | 余淼.[D].重庆:重庆大学,2003.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