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谱及其发展方向的探讨
DOI: 10.13204/j.gyjz200505013, PP. 50-53
Keywords: 反应谱,抗震分析,局限性
Abstract:
反应谱理论明确而简单地反映地震动特性和结构反应特性双重含义,利用反应谱理论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可以把动力问题简化为静力问题。但难以解决大跨度、现代大型复杂结构的抗震设计以及处理非比例阻尼等情况。应用基于虚拟激励法的功率谱,可以方便地解决上述问题。节省计算时间,同时也避免了求解过程中产生的计算精度误差。
References
[1] | 李杰,李国强.地震工程学导论.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
[2] | 纽马克N M.地震工程学原理.叶耀先,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
[3] | 肖明蔡.弹塑性反应谱研究综述.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5):117~121;
|
[4] | 赵冠远,等.一种基于能力谱法的位移抗震设计方法.中国铁道科学,2002(3):64~67;
|
[5] | 何浩祥.李宏男.基于规范弹性反应谱建立需求谱的方法.世界地震工程,2002(3):57~63;
|
[6] | 陶能付,章在墉.地震动持续时间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学报,1996(4):374~379;
|
[7] | 林家浩.随机地震响应的确定性算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1):89~94;
|
[8] | 陈建云,林皋.拱坝-地基体系的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及随机响应分析.上海力学,1999(1):76~81;
|
[9] | 林家浩.虚拟激励法在香港青马悬索桥抖振分析中的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2):170~179;
|
[10] | 荆铀岩,林家浩.水工建筑物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东北电力技术,1998(12):5~9;
|
[11] | 钟万勰.应用力学对偶体系.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