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州现代建筑形态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DOI: 10.13204/j.gyjz201212034, PP. 156-160
Keywords: 建筑形态,文化传承与创新,现代建筑,存在空间
Abstract:
基于建筑形态文化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实体物质因素和非实体物质因素两方面分析苏州现代建筑形态的文化传承及创新。指出在实体物质要素的传递方面主要表现为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的传承及创新,在非实体物质要素的再现方面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的演绎和表达及"存在空间"的营造和表达。
References
[1] | 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08.
|
[2] | 李慧敏.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
[3] | 蔡晟.苏州水巷邻里高业项目[J].建筑学报,2007(9):46-49.
|
[4] | 张曦,葛昕.地域文化中的地域建筑气质——谈苏州地方建筑[J].新建筑,2007(6):83-86.
|
[5] | 马利芬.建筑形态的继承与创新——以90年代后苏州新建筑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09.
|
[6] | 齐康.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提要[J].东南大学学报,2000,30(1):1-9.
|
[7] | 陈治邦,陈宇莹.建筑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
|
[8] | 陈治邦,陈宇莹.建筑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5.
|
[9] | 胡湘明,黎志涛.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解读——拓扑大师保罗.安德鲁[J].华中建筑,2006,24(7):23-27.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