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走向生土建筑结构
DOI: 10.13204/j.gyjz200803027, PP. 101-105
Keywords: 生土建筑,结构体系,研究现状,震害特征
Abstract:
讨论生态文明时代给生土建筑带来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叙述生土建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其震害特征,提出生土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秉承传统生土结构的精髓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符合当代人生活模式的生土建筑形式以及满足抗震要求的生土结构形式。
References
[1] | 赵树德. 生土工程的改善与发展研究.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1983(1) : 93-103
|
[2] | 尚建丽. 传统夯土民居生态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研究: [ 博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
[3] | 王 军, 吕东军. 走向生土建筑的外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1, 33(1) : 147-149
|
[4] | 伊丽莎白(Elizabeth L) (美), 亚当斯(Adams C ) (美). 新乡土建筑: 当代天然建造方法. 吴春苑, 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
[5] | 侯继尧. 国外生土建筑札记.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0(3,4) : 153-160
|
[6] | 土坯建筑研究组. 土坯建筑与夯土建筑的研究(一). 西安冶金学院学报, 1959(1) : 45-52
|
[7] | 任震英. 中国窑洞建筑的春天. 地下空间, 1989(4) : 7-14
|
[8] | 李 晨, 彭小云. 论乡土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 19(2) : 37-39, 57
|
[9] | 王东明, 丁世文, 苗崇刚, 等. 对甘肃民乐) 山丹61 1 级地震震害的几点认识.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13(3) : 122-126
|
[10] | 万世臻. 新疆伽师地区农村民居震害及重建措施. 工程抗震,1999(4) : 40-42
|
[11] | 谷军明, 缪 升. 云南地区穿斗木结构抗震研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 27(增刊) : 205-210
|
[12] | 石玉成, 林学文, 王兰民, 等. 黄土地区生土建筑震害特征及防灾对策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12(3) : 87-92
|
[13] | 马尔曼, 王彦宾, 周俊喜, 等. 1995 年永登518 级地震灾害评估.西北地震学报, 1998, 20(2) : 62-69
|
[14] | 黄汉民. 福建圆楼考. 建筑学报, 1988(9) : 36-43
|
[15] | 杨 柳, 杨玉成. 土窑洞在中强地震中的抗震性能. 工程抗震,1982(3) : 16-19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