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应伟国.架空送电线路状态检修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44-45.
|
[2] | 王声学,吴广宁,范建斌,等.500 kV输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闪络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8,32(9):65-69.
|
[3] | 谢强,张勇,李杰.华东电网500 kV任上5237线飑线风致倒塔事故调查分析[J].电网技术,2006,30(10):59-63,89.
|
[4] | 张禹芳.我国500kV输电线路风偏闪络分析[J].电网技术,2005,29(7):65-67,73.
|
[5] | 胡毅.输电线路运行故障分析与防治[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4.
|
[6] | 孙成宝.送电线路(供用电工人技师培训教材)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477-478.
|
[7] | 上海超高压输变电公司.输电线路(超高压输变电操作技能培训教材)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50-254.
|
[8] | DL/T 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
[9] | 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
[10] | 张殿生.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69-72.
|
[11] | 舒立春,毛峰,蒋兴良,等.复合绝缘子与瓷和玻璃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比较[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36):26-30.
|
[12] | 蒋兴良,温作铭,孙才新.复合绝缘子表面水滴撞击特性的数值模拟与伞裙结构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19):7-12.
|
[13] | 孙振,王建国,谢从珍,等.110~500kV复合绝缘子的雷电闪络特性[J].电网技术,2008,32(16):43-46.
|
[14] | 宿志一,范建斌.复合绝缘子用于高压及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可靠性研究[J].电网技术,2006,30(12):16-23.
|
[15] | 范建斌,殷禹,张锦秀,等.复合绝缘子运行状况评估方法[J].电网技术,2006,30(12):24-28.
|
[16] | 陈原,刘燕生,沈健,等.复合绝缘子隐蔽性缺陷检测方法[J].电网技术,2006,30(12):58-63.
|
[17] | 杨红军,王晓楠,吴兆峰,等.复合绝缘子运行经验总结[J].电网技术,2006,30(12):95-97.
|
[18] | 刘泽洪.复合绝缘子使用现状及其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前景[J].电网技术,2006,30(12):1-7.
|
[19] | 殷禹,梁曦东,李庆锋,等.复合绝缘子的人工加速老化试验[J].电网技术,2006,30(12):69-74,78.
|
[20] | 祁黎,颜景莲,欧阳旭丹,等.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材料老化试验研究[J].电网技术,2006,30(12):91-94.
|
[21] | 沈庆河,程学启,胡晓黎.复合绝缘子的动载机械性能研究[J].电网技术,2006,30(12):75-78.
|
[22] | 张志劲,蒋兴良,胡建林,等.运行中110kV复合绝缘子电气性能变化分析[J].电网技术,2008,32(3):35-40.
|
[23] | 张文亮.复合绝缘子在±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网技术,2006,30(12):8-11.
|
[24] | 徐宜志.复合绝缘子轮式耐漏电起痕和电蚀损试验[J].电网技术,2006,30(11):77-79.
|
[25] | 李跃.电力安全知识(全国电力工人公用类培训教材)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39-42.
|
[26] | Q/GDW 153—2006,10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
[27] | DL5009.2—200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