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Farina A.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Chapman and Hall, 1998.
|
[2] | 伊萨钦科.关于在大地图集中编制景观生态图的意见.北京:商务印书馆,19s8.
|
[3] | 陈述彭.地学的探索(第二卷):地图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
[4] | 陈述彭.地学的探索(第一卷):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
[5] | 廖克.现代地图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6] | 中国1:100万地貌图编辑委员会.中国1:100万地貌图( J~50,北京).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1988.
|
[7] | 中国1:100万地貌图编辑委员会.中国1:100万地貌图(J~50,北京).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1988.
|
[8] | 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编辑委员会.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图.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
[9]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被图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图((1:100万).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
[10] |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l:loo万地貌图制图规范.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
[11] | 中国 1:100万土地类型编委会.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J~47,西宁).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
[12] | 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委会.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制图规范.北京:测绘出版社,1987.
|
[13] | 中国1:1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地貌制图研究文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5.
|
[14] | 苏时雨,李矩章.地貌制图.北京:测绘出版社,1999.
|
[15] |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黄淮海平原上地类型图(1:50万).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
[16] |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貌研究室黄淮海平原地貌图(1:50万).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1.
|
[17] | 朱会义等.环渤海地区上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地理学报,2001,56(3):253~260.
|
[18] | 刘高焕等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数字模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19] | 吴志峰博士学位论文.珠江三角洲典型区景观生态研究一以珠海为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1.
|
[20] | 程维明博士学位论文.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及其演化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3.
|
[21] | 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景观野外调查方法手册(初稿).1962.
|
[22] | 陈述彭.区域地理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一以腾冲航空遥感试验区为例.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
[23] | http://www.uea.ac.uk/env/landresources/news~land~cover~classification.html (FAO).
|
[24] | 吴传钧,郭焕成.中国上地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
[25] | 刘纪远.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
[26] | 廖克.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的建立原则与方法.地理学报(增刊),2001,19~25.
|
[27] | 贝尔格.景观概念和景观学的一般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
[28] | Forman R T T.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andRegion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
|
[29] | 傅肃性.遥感专题分析与地学图谱.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30] | 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
[31] | 李万.河北大学地质地理系.中国景观区划草案,1962.
|
[32] | 黄秉维.中国自然区划(草案).科学通报,1959,18:594~602.
|
[33] | 杨勤业等.中国生态地域划分的若干问题.生态学报,1999,19(s) : s96~601.
|
[34] | 赵松乔.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一个新方案.地理学报,38(1),1983:1~10.
|
[35] | 傅伯杰等.中国生态区划方案.生态学报,2001,21(1):1~6.
|
[36] | 肖笃宁等.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
[37] | 陈述彭.地学信息图谱探索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