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区域贫困空间特征研究——以武陵山连片特困区为例

DOI: 10.3724/SP.J.1047.2015.00069, PP. 69-77

Keywords: BP神经网络,武陵山片区,贫困程度,空间分布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随着国家新一轮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本文以武陵山连片特困区县级行政区划为例,从自然和社会因素中选取主要贫困影响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和BP神经网络,模拟区域自然致贫指数、社会经济消贫指数,分析贫困的内在成因,探究贫困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为扶贫开发政策的制定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辅助决策。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因素是主要的致贫原因,而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作用。大部分县的自然致贫程度在中等以上,其中,铜仁、湘西地区程度较为严重,绝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不高,缓解贫困的能力不强;黔江地区、张家界地区的贫困程度较低,铜仁地区和湘西地区的贫困程度较高。各县的贫困状况和贫困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古丈、龙川,务川、正安,隆回、新化及道通、城步共同构成武陵山片区“大分散、小聚集”的贫困分布格局。今后的扶贫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然致贫因素,深入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协作。

References

[1]  王江思,马传明,王文梅,等.基于SPSS 和GIS 的BP 神经网络农用地适宜性评价[J].地质科技情报,2013,32(2): 138-143.
[2]  曾永明,张果.基于GIS 和BP 神经网络的区域农村贫困空间模拟分析——一种区域贫困程度测度新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2):70-75.
[3]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1.
[4]  胡业翠,方玉东,刘彦随.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化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6):192-197.
[5]  Gray L C, Moseley W G.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on povert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J].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2005,171(1):9-23.
[6]  王金凤.宁夏西吉县空间贫困及其分异机制研究[D].宁夏:宁夏大学,2013.
[7]  曲玮,涂勤等.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验证——自然地理条件对农村贫困影响的实证分析[J].2012(2):21-34.
[8]  冯星光,张晓静.贫困测度指标及其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21(5):22-26.
[9]  刘建平,王选选.贫困程度测度方法与实证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版),2003,25(2):53-57.
[10]  陈立中.贫困测度方法与反贫目标瞄准——以Fα系列贫困指数为例[J].经济问题,2008(2):4-6.
[11]  Alkire S, Foster J. 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1,95 (7-8):476-487.
[12]  闫莉娜.甘肃省农村贫困新特点及扶贫策略调整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13]  李琳,陈东.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估 ——以湖南湘西贫困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3):69-74.
[14]  许月卿,李双成,蔡云龙.基于GIS 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贫困化空间模拟分析——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05,25(3):79-85.
[15]  曾祥贵,赖格英,易发钊,等.基于GIS 的小流域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以梅江流域为例[J].地理与地理科学, 2013,29(6):40-44.
[16]  丁文广,雷青.主成分分析在环境与贫困危机研究中的应用——以甘肃省43 个贫困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3):6-10.
[17]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8]  刘思瑶,卢涛,唐斌,等.基于CASA模型的四川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格局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31(3):269-276.
[19]  孙善磊,周锁栓,石建红,等.应用三种模型对浙江省植被净第一生产力(NPP)的模拟与比较[J].中国农业气象, 2010,31(2):271-276.
[20]  程立海,唐宏,周延刚,等.自然灾害强度的评估方法及应用——基于综合灾情指数的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 2011,20(1):46-50.
[21]  李明月,赖笑娟.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广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2): 289-293.
[22]  苏伟,刘景双,李方.BP 神经网络在水资源承载能力预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07,38(11):1-4.
[23]  周宇.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应急物流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