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多边形统计数据空间分析的不确定性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人口普查数据为例

DOI: 10.3724/SP.J.1047.2013.00369, PP. 369-379

Keywords: 不确定性,多边形统计数据,可塑面积单元问题,空间分析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普查数据是地理学空间分析的重要数据源。由于受到数据与计算机处理能力的限制,以往的研究对普查数据空间分析的不确定性未给予足够重视,也未形成成熟的研究方法。在建筑物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支持下,本文基于多边形统计数据的可塑面积单元问题(Modifiablearealunitproblem,MAUP)特征,设计了一种该类数据空间分析不确定性的研究方法,采用不同的尺度(Scale)及分区(Zoning)系统对多边形的统计数据空间分析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实验引入尺度与形态指数,利用可视化分析和数据拟合的研究方法,对尺度及分区对空间分析结果的影响模式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以统计小区的空间分析,其结果受统计小区空间形态的影响较大,不确定性强,不能充分反映统计数据本身的空间特征;(2)规则格网能较好地保持原始统计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但仍然受尺度及分区影响;(3)规则格网的空间分析结果及其准确性与尺度有较好的拟合关系,不同尺度下的分析结果不确定性是原始数据不同尺度特征的体现;(4)分区效应受空间分析方法的计算尺度影响,两者共同对空间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对于固定尺度的规则格网,其邻接多边形数目是分析结果不确定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多边形统计数据空间分析时,应该对其使用规则格网重新聚合,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选择多尺度分析方法,以达到实际应用目的。

References

[1]  廖顺宝,李泽辉.基于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关系的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6):659-665.
[2]  陈浩,邓祥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GIS 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13(5):586-593.
[3]  董冠鹏,郭腾云,马静.京津冀都市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GIS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12(6):797-805.
[4]  安凯,陈炎平,张锦水,等.甘肃省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C].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2003.
[5]  杜培军,张海荣,冷海龙.地理空间分析——原理、技术与软件工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  Cressie N. Statistics for spatial data[J]. Terra Nova, 1992,4(5):613-617
[7]  Openshaw S.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M].Conceptsand Techniques in Modern Geography. Norwich:Geo Book,1984.
[8]  Goodchild M F. Issues of quality and uncertainty[M]. NewYork: Elsevier,1991.
[9]  邬伦,于海龙,高振纪,等.GIS 不确定性框架体系与数据不确定性研究方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4):1-5.
[10]  史文中.空间数据与空间分析不确定性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1]  李海萍.空间统计分析中的MAUP及其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9(22):15-17.
[12]  Gehlke C,Biehl K. Certain effects of grouping upon thesize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census tract material[J]. J Am Stat Assoc, 1934,29(185):169-170.
[13]  邬建国,JELINSKI D. 生态学中的格局与尺度-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14]  Openshaw S, Taylor P. A million or so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statistical methods in the spatial sciences[M]. London:Pion,1979,127-144.
[15]  Fotheringham A S, Densham P J, Curtis A. The zone definitionproblem in location ‐ Allocation modeling[J].Geogr Anal,1995,27(1):60-77.
[16]  Fotheringham A S, Brunsdon C, Charlton M. Quantitativegeography: Perspectives on spatial data analysis[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2000,237-240.
[17]  Openshaw S,Rao L. Algorithms for reengineering 1991census geography[J]. Environ Plann A, 1995,27(3): 425-446.
[18]  海淀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海淀区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OL].海淀区统计局. 2011.
[19]  Goodchild M, Anselin L, Deichmann U. A framework forthe areal interpolation of socioeconomic data[J]. EnvironPlann A,1993,25(3):383-397.
[20]  Moran P A P. Notes on continuous stochastic phenomena[J]. Biometrika, 1950,37(1/2):17-23.
[21]  Anselin L.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J]. Geogr Anal, 1995,27(2): 93-115.
[22]  杜国明,张树文,张有全.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7,26(2):383-390.
[23]  Zhang X, Zhong E, Zheng H, et al. Reconstructing continuouspopulation density surface from polygon-based data[C]. IEEE, 201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