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腹地界定方法研究——以成渝经济圈为例
DOI: 10.3724/SP.J.1047.2014.00411 , PP. 411-417
Keywords: 断裂点理论 ,加权Voronoi图 ,城市腹地 ,成渝经济圈 ,交通可达性
Abstract:
中心城市腹地合理地划分对区域的资源整合、协调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加权Voronoi图,将城市的中心性强度及综合交通可达性作为权重引入断裂点模型中,修正了断裂点模型中的城市人口规模,构建了加权Voronoi图城市腹地界定新模型;并以成渝经济圈36个中心城市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圈各中心城市腹地与行政区范围吻合度较差。根据腹地与行政区范围大小的比值将城市划分为3类比值大于100%的城市具有良好的适合腹地向外扩展的条件,对周边城市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比值在60%~100%之间的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比值小于60%的城市则说明周边城市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本市。而四川省的成都市和重庆市的主城作为区域实力最强的城市,其腹地范围并不是最大的,这表明城市腹地的范围及大小主要由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周边城市的综合实力共同决定。这是对成渝经济圈各城市腹地的重新界定,对成渝经济圈城市规划有一定参考意义。
References
[1] 孔祥彬.城市经济腹地及其空间范围的界定:以成都、绵阳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2]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顾朝林,庞海峰.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地理研究,2008,27(1):1-12.
[4] 师谦友,宋佃星,李强.山东省城市经济影响区的格局变化[J].城市问题,2009(4):65-70.
[5] 闫卫阳,秦耀辰,郭庆胜.城市断裂点理论的验证、扩展及应用[J].人文地理,2004,19(2):12-16.
[6] 段七零.基于断裂点理论的南京经济腹地界定及层次划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8):854-858.
[7] 吴扬,汪珠.基于GIS的城市影响腹地划分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6):45-50.
[8] 邱岳,韦素琼,陈进栋.基于场强模型的海西区地级以上城市影响腹地的空间格局[J]. 地理研究,2011,30(5): 796-803.
[9] 梅志雄,徐颂军,欧阳军.珠三角城市群空间吸引力范围界定及其变化[J].经济地理,2012,32(12):47-60.
[10] 苗李莉,蒋卫国,万圆,等.基于加权Voronoi 图的北京市湿地功能分区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15(4): 554-559.
[11] 赵春燕,蒋琼星,周建平.基于加权Voronoi 图的湖南省城市影响范围分析[J].测绘通报,2010(6):59-61.
[12] 张有会.线段加权的Voronoi 图[J].计算机学报,1995,18 (11):822-829.
[13] 蔡小峰.腹地理论与腹地界定方法研究——基于南京的实例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
[14] Sylvie M.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Short and long-run effects[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2002,32(1): 97-121.
[15] 刘传明,张义贵,刘杰.城市综合交通可达性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 经济地理,2011,31(12): 2028-2033.
[16] Gutirrez J. Location, economic potential and daily accessibility: An analysis of the accessibility impact of the high-speed line Madrid-Barcelona-French border[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01,9(4):229-242.
[17] 罗鹏飞,徐逸伦,张楠楠.高速铁路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研究——以沪宁地区为例[J]. 经济地理,2004,24(3): 407-411.
[18] 曹小曙,闫小培.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网络演化对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J]. 地理研究,2003,22(3):305-312.
[19]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等.长江三角洲公路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J].地理学报, 2006,61(10):1065-1074.
[20] 金凤君,王娇娥.二十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J].地理学报, 2004,59(2):293-302.
[21]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等.开放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综合交通可达性空间[J].地理研究, 2007,26(2):391-402.
[22] Simone B, Federico M P, Silvia F, et al. Gramatica Correlations and complement arities in data and methods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applied to the results of the SP In-Eco-Project[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8,86(2):419-426.
[23] 孟德友,陆玉麒.基于铁路客运网络的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J].地理研究, 2012,31(1):107-12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