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中国网络信息流的空间结构模式分析
Keywords: 信息流,吸引力因子,扩散力因子,网络结构
Abstract:
摘要: 信息流在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尤其是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以CERNET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信息流的等级结构和流动模式,揭示了我国互联网网络结构的空间特征,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变化提出了初步的设想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和方法的一些建议。
References
[1] | Ronald F Abler. Mastering inner space: Telecommunica-lions technology and geography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NETCOM, 2001,15(1--2):17-28.
|
[2] | Henry BAKIS. Understanding the geocyberspace: a major task for geographers and planners in the next decade. The NETCOM, 2001,15( 1-2):9-16.
|
[3] | H.巴凯斯,路紫.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 趋势一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地理 学报,2000,55(1):104-111.
|
[4] | 刘文新,张平宇.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地理 科学,2003,8(4):398-406.
|
[5] | 冷德熙.关注中国数字鸿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6] | 金凤君.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研究.地 理研究,2001.2(1): 31-39.
|
[7] | 虞蔚.我国重要城市间信息作用的系统分析.地理学 报,1988.6(2): 141-148.
|
[8] | 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地 理学报,2003.3(1):271-284.
|
[9] | 周一星,胡智勇.从航空运输看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网 络结构.地理研究,2002.5(3):277-286.
|
[10] | 王如渊,金波.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域结构研究.人文地 理,2002, (6):8992.
|
[11] | 胡鞍钢,周绍杰.中国如何应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 中国工业经济.2002,(3);5-12.
|
[12] | 张敏,顾朝林.近期中国省际经济社会要素流动的空间 特征.地理研究,2002.5(3): 313-323.
|
[13] | 甄峰.信息技术作用影响下的区域空间重构及发展模 式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1.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