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区域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分类与案例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Keywords: 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分类,福建省
Abstract:
摘要: 生态环境图谱类型的划分是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及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基础。该文采用系统分析的思路,在总结对比分析前人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植被、地貌、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等的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论,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构建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分类的系统,并以福建省为例,提出福建省生态环境图谱的分类系统。
References
[1] | 赵廷宁,丁国栋,马履一.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3.
|
[2] | 刘胤汉,管海晏,李厚地等.西北五省(区)生态环境综合分区及其建设对策.地理科学进展,2002,21(5):403~409.
|
[3] | 廖克.地球信息图谱与数字地球.地理研究,2001,20(1):56~61.
|
[4] | 廖克,陈文惠.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测绘科学,2004,29(6):11~14.
|
[5] | 赵松乔,申元村.全国1∶100万及重点省区1:20万土地类型图的分类系统.自然资源,1980,(3).
|
[6] | 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编委会.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J-47).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112-88:确定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1~10.
|
[8] | 肖笃宁,钟林生.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应用生态学报,1998,9(2):217~221.
|
[9] | 蒋卫国,谢志仁,王文杰等.基于“3S”技术的安徽省景观生态分类系统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2,9(3):236~240.
|
[10] | 刘胤汉,岳大鹏,管海晏等.陕西省生态环境分类与评价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2):159~161.
|
[11] | 吴传钧,郭焕成.中国土地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
[12] |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
[13] | 廖克.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的建立原则与方法.地理学报,2001,56(增刊):19~25.
|
[14] | 廖克.地学信息图谱的探讨与展望.地球信息科学,2002,4(1):14~20.
|
[15] | 曹利军,王华东.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依据.环境科学学报,1998,18(5):526~532.
|
[16] | 郑达贤.福建自然区划新方案———一个作为环境建设、评价和管理的自然基础的新区划方案.福建地理,2000,15(2):5~9.
|
[17] | 杨勤业,李双成.中国生态地域划分的若干问题.生态学报,1999,19(5):596~601.
|
[18] | 陈百明.基于区域制定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分区方案.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47~253.
|
[19] | Zonneveld I S.Land Ecology.Amsterdam:SPB AcademicPublishing,1995,200.
|
[20] | 王岩松,沈波.松辽流域景观分类研究.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1(6):36~38.
|
[21] | 吴幼恭.福建省综合自然区划.“福建省自然地图集”.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
[22] | 廖克.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方法.地理学报,2005,60(3):479~486.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