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置换变化与代换变化分析

DOI: 10.3724/SP.J.1047.2015.00661, PP. 661-667

Keywords: 置换变化,代换变化,土地利用格局,转移矩阵,晋江流域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为揭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类型间的空间转移过程出发,构建了置换变化与代换变化的计算模型,并对其2种变化进行了分析。置换变化是2种类型之间以相同面积发生空间位置的置换过程,且各种类型的数量结构保持不变;代换变化则是所研究类型的数量结构保持不变,而与之转换的其他类型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将单一类型的总变化进一步细分为置换变化、代换变化与净变化。以晋江流域1985年与2006年2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为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5-2006年间,晋江流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园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呈现扩张态势,草地与旱地呈现萎缩变化,水域变化不大;这6种地类的交换变化面积相对较少,以置换变化为主。水田与林地则主要表现为空间位置的交换变化,其中,水田呈现出与林地、旱地2种类型之间的置换变化,而林地则主要是园地-林地与林地-草地这2对类型间的代换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置换变化与代换变化的分析,更细化了各种类型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

References

[1]  Turner B L, Moss R H, Skole D L. Relating land use and global land-cover change: a proposal for an IGBP-HDP core project[R]. Stockholm: IGBP, Report No.24 and HDP Report No.5, 1993.
[2]  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51(6):553-558.
[3]  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0,55(6):698-706.
[4]  Turner B L, Skole D L, Sanderson S, et al.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Research Plan[R]. Stockholm: IGBP, Report No.35 and HDP Report No.7, 1995.
[5]  后立胜,蔡云龙.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实质分析与进展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6):96-104.
[6]  张国坤,邓伟,张洪岩,等.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分析[J].地理学报,2010,65(9):1111-1120.
[7]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8]  Yang X, Lo C P. Using a time series of satellite imagery to detect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in the Atlanta, Georgia metropolitan are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2,23(9):1775-1798.
[9]  唐宏,乔旭宁,杨德刚,等.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以渭干河流域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3):205-213.
[10]  陈海燕,邵全琴,安如.1980s-2005年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15(2):225-232.
[11]  刘盛和,何书金.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分析测算模型[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5):533-540.
[12]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69(1):3-14.
[13]  Turner M G. Landscape ecology in North Americ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Ecology, 2005,86(8):1967-1974.
[14]  朱会义,李秀彬.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J].地理学报,2003,58(5):643-650.
[15]  朱会义,李秀彬,何书金,等.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3):253-260.
[16]  李阳兵,谢燕,邵景安,等.川东平行岭谷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4):422-427.
[17]  Pontius Jr R G, Shusas E, McEachern M. Detecting important categorical land changes while accounting for persistence[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04,101(2):251-268.
[18]  段增强,张凤荣,孔祥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方法及其应用[J].农学工程学报,2005,21(12):60-66.
[19]  刘瑞,朱道林.基于转移矩阵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方法探讨[J].资源科学,2010,32(8):1554-1550.
[20]  徐岚,赵羿.利用马尔柯夫过程预测东陵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1993,4(3):272-277.
[21]  陈海洋,滕彦国,王金生,等.晋江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及污染源解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5):213-219.
[22]  封志明,刘宝勤,杨艳昭.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1949-2003[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35-43.
[23]  陈百明,张凤荣.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发展态势与重点领域[J].地理研究,2011,30(1):1-9.
[24]  杨风亭,刘纪远,庄大方,等.中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5):43-55.
[25]  李永春,颜锦铭.泉州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28(3):24-2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