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以土地整治视角的联合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分析
DOI: 10.3724/SP.J.1047.2015.00945 , PP. 945-953
Keywords: 空间格局 ,景观指数 ,农村居民点 ,GIS
Abstract:
随着“增减挂钩”和“人地挂钩”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对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吉林省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景观指数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吉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现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区位适宜性,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不同的整治规划类型,为该区域国土综合开发整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研究表明(1)长吉都市区内农村居民点在区内分布不均衡,数量和密集度差异大;(2)地形条件(坡度)、水源条件(河流)、交通状况(公路和铁路),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均有影响,另外,不同等级的公路(干线和支线)、不同形式的铁路(铁路线和站点),对居民点的作用程度也不同;(3)在此基础上,评价农村居民点图斑的区位适宜性,将农村居民点分为优先发展型、保留发展型和限制发展型,以确定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整治规划方向。
References
[1] 于淼,边振兴,李建东.RS与GIS支持下的桓仁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4):106-114.
[2] 冉盈盈,王卷乐,张永杰,等.鄱阳湖地区土地覆盖空间分布格局与景观特征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14(3):327-337.
[3] 谭雪兰,段建南,包春红,等.基于GIS的麻阳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6):177-180,185.
[4] 刘晓清,毕如田,高艳.基于GIS的半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优化分析——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5):822-826.
[5] 孔雪松,刘艳芳,邹亚锋,等.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与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8):296-301.
[6] 杨立,郝晋珉,王绍磊,等.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0):308-315.
[7] 陈兰,信桂新,袁晓燕.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99-105.
[8] 朱雪欣,王红梅,袁秀杰,等.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区位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6):326-333.
[9] 王志城,汤江龙,章霞,等.基于GIS的资溪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361-362.
[10] 陈振杰,李满春,刘永学.基于GIS的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2):180-184.
[11] 周伟,曹银贵,王静,等.三峡库区近30年农村居民点格局变化与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4):294-301.
[12] 王胜今,赵儒煜.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城镇体系建设战略[J].新长征,2010(8):22-24.
[13] 赵莹,夏光宇.浅谈推进长吉图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发展方案[J].中国职工教育,2013(4):18.
[14] 葛岩,陶英胜,石崧.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探索——以长吉一体化区域发展规划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2(4):30-36.
[15] 李君,李小建.综合区域环境影响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巩义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7):1195-1204.
[16] 潘竟虎,靳学涛,韩文超.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1):127-133.
[17] 谢军飞,李炜民,李延明,等.基于Patch Analyst的北京城市公园景观格局指数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20(6):14-16,19.
[18]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唯宁县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19] Dong X F, Liu L C, Wang J H, et al . Analysis of the landscape change at River Basin scale based on SPOT and TM fus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a case study of the Weigou River Basin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09,98(3):651-664.
[20] 刘明皓,戴志中,邱道持,等.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布局优化——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3):476-482.
[21] Feng W L, Li A N, Zhou W C. Spatial patter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07,4(2):146-154.
[22] 顾凤霞,刘文宝,谭雪兰.GIS技术支持下的湖南省靖州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8):150-155.
[23] Liang J, Liu Y, Ying L X, et al . Road impacts on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 use an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Three Parallel Rivers Region, Yunnan Province, 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4,24(1):15-2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