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导报 1995
美国“合作实验室”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启示, PP. 21-22 Abstract: 目前,风靡全球的Internet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科学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电子邮件及其他数据信息交流技术将科学合作大大推进了一步,而许多这些合作在过去都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早在1991年底,美国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研究顾委会下属的计算机与远程通讯部组成了一个“全国(科学)合作实验室委员会”,负责调查科学家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和开发支持科研合作的信息技术。“合作实验室”(Collaboratory)的概念是由威廉·伍尔夫(WillianWulf)在1989年首次提出的,他将英语中的‘'collaboration”和“laboratory”两字各取一半复合而成。伍尔夫定义“合作实验室”为“没有围墙的仁研究]中心,不同地区的研究者可以互相交流,操作仪器设备,共享数据及计算资源,并查询电子图书馆所存贮的信息”。从技术上说来,“合作实验室”是一个分散的计算机系统,它拥有计算机网络联结的实验室仪器与数据收集工作台,能提供科研合作所需的软、硬件和系统维护与发展用户技术所需的财物和人力,具有组织、管理数据和大规模数据共享的能力。总之,合作实验室提供的技术基础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