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变电站微机综合保护和控制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七十年代初,电力控制中心已广泛以计算机为辅助对配电网进行监视和控制。所用的监控系统优化了控制中心和各变电站之间的数据流。不过在那时,不但变电站本身的自动化很少达到先进水平,也很少扩展到电站和馈电线层次而又包括保护功能在内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整个七十年代仅有少数部分以过程计算机为基础和部分以微处理为基础的试验性系统投入运行。由于微处理机售价降低、性能提高,目前已能研制以微处理机为基础的、由监视、控制、保护、各单元构成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这种系统中各个功能单元是独立工作的,互不影响。它们之间通过串行数据电路进行数据交换。这种系统中的各种单元可以大规模生产,从而降低了造价。文章首先论述了变电站自动化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在设计这种新系统时所考虑的问题,并简略叙述了它的层次结构。共分两个层次:馈电线层和变电站层。每个层次各有三个类型以便适应不同的要求。这种系统优化了两个层次的数据处理,各种功能,只要能够分开,就由独立工作的单元分担。即使在馈电线层次也是这样。馈电线层有:局部控制和联锁单元(包括告警、电站状态等);馈电线的综合控制(包括距离保护故障定位、故障记录等);可供选用的过电流继电器;数据采集单元。文章对以上四个单元分别作了说明。在叙述变电站层次时,说明了这一层次与馈电线层次在功能上的划分。此处,还对遥控遥测归入控制和数据采集单元作了解释。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在设计原则上各个功能单元都是独立的。因此一个单元发生故障不影响其它单元的工作。同时,馈电线各单元与变电站层次之间的联络采用各条联线独立运行的星形布局。保证可靠性的另一措施是赋予以微处理机为基础的各单元以自监视和自诊断能力。文章的后半部分介绍了这种型式的试验性的系统。七十年代初期,德国一个电力公司和一个变电站设备制造厂决定建立这样一个新系统。采用数字技术在一个中等电压的变电站实现监视、控制、保护三者的综合自动化。第一步工作是研究用过程计算机的数字保护系统。第二步,以此为基础,综合系统的其他功能。第一步已完成。第二步也已开始。第一步见参考文献[1]。文章介绍的是第二步。在设计之前,先列出各项功能(如表1所示),进行经济上的盘算,选定设计方案。文章对以上准备工作作了简略介绍后,较详细地叙述了总体设计的内容。五套设备已投入运行。文章介绍了运行中清除故障的情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