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西藏生态环境条件对麦类作物产量形成的地区效应

DOI: 10.7685/j.issn.1000-2030.1981.01.003, PP. 39-48

Keywords: 产量形成,地区效应,麦类作物,生态环境条件,平原地区,西藏高原,冬小麦,裸大麦,产量结构,春小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西藏是我国麦类作物的一个极晚熟生态区,近年来,小麦、裸大麦均出现一批亩产千斤以上的高产田块,冬小麦的最高亩产量达1742斤。西藏麦类作物高产的显著特征是穗大粒饱,穗粒重大和株型紧凑,成穗数多,亩产1000―1600斤的小麦丰产田块,平均每穗粒数40―50粒,千粒重45―50克以上,亩穗数25―47万。内地平原地区的小麦、裸大麦品种引至高原种植,亦明显表现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高和株高降低等特点,足见高原的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麦类作物的三个产量构成因素获得较为充分而协调的发展。作物产量实质上是作物群体在其生育过程中有机物质积累与分配的结果。西藏高原气候温凉、夏季凉爽、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的生态条件有利于喜温凉的麦类作物生长和有机物质积累。灌浆期的生理测定资料表明,小麦叶片的光合强度和籽粒干物质的积累速率,均显著高于同纬度平原地区。同时,小麦的生育期长,叶片的功能期特长,亦是有机物质积累较多的重要原因。温度的地区效应和温光条件的有利配合,导致西藏高原麦类作物的生育期延长,特别是春季升温缓慢扣夏季不出现30℃以上的极限高温,显著延长了小麦、裸大麦的幼穗分化期和籽粒灌浆期,从而促进了穗粒数增多和粒重的增高。拔节期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温凉少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株型生?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