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多元素长效碳酸氢铵颗粒肥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DOI: 10.7685/j.issn.1000-2030.2013.01.001, PP. 1-5

Keywords: 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豫麦49-198’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施氮量240kg?hm-2条件下,研究多元素长效碳酸氢铵(简称碳铵)颗粒肥以及不同氮肥类型(尿素、普通碳铵、多元素碳铵粉肥、有机肥+普通碳铵)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后同一时期,几种氮肥处理小麦旗叶的SPAD值,叶绿素荧光指标中的Fv/Fm、ΦPSⅡ、qP均高于对照(CK),并以尿素(T1)和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T4)处理数值较高。氮肥施用能有效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从而使叶片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延缓了叶片衰老,也以T1和T4处理效果较好。产量结果分析表明,几种氮肥处理均能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比对照增产达1436.4~1992.7kg?hm-2,以T1和T4处理效果最显著,有机肥+普通碳铵(T5)处理居中,普通碳铵(T2)和多元素长效碳铵粉肥(T3)的增产幅度最小。相对纯收入分析结果表明,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处理最高,每公顷达到2843.1元,尿素处理次之。综上所述,考虑到提高作物产量,缓解土壤酸化现象以及增加农民相对纯收入等因素,推荐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作为研究区域氮肥品种更为适宜。

References

[1]  汪敬恒,刘蕊,马新荣,等.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中总氮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J].河南科学,2011,29(9):1045-1048
[2]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肥料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6:595-596
[3]  巩擎柱,吕金印,徐炳成,等.水分胁迫和种植方式对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5):83-87
[4]  朱兆良.农田中N肥的损失与对策[J].土壤与环境,2000,9(1):1-6
[5]  赵俊晔,于振文.施氮量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和光化学效率、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92-96
[6]  郭天财,宋晓,马冬云,等.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J].作物学报,2007,33(12):1977-1981
[7]  荆奇,戴廷波,姜东,等.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特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1):1-5
[8]  李焕春.氮肥品种及施用时期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9]  陈祥,同延安,亢欢虎,等.氮肥后移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3):450-455
[10]  吴文革,张四海,赵决建,等.氮肥运筹模式对双季稻北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5):757-764
[11]  易镇邪,王璞.包膜复合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与土壤速效氮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2):242-247
[12]  姜东,于振文,李永庚,等.施氮水平对高产小麦蔗糖含量和光合产物分配及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2):157-162
[13]  孙旭生,林琪,李玲燕,等.氮素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5):840-844
[14]  马新明,王小纯,王志强.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23(12):2587-2593
[15]  汪敬恒,马新荣,刘蕊,等.新型肥料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生产工艺及效益分析[J].河南科学,2011,29(7):799-80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